冠周炎初期隻是牙齦疼痛紅腫,在咀嚼及吞咽時加重,可出現張口疼痛加重,當感染波及嚼肌及翼內肌時可出現牙關緊閉。局部可出現腫脹,淋巴結可增大及壓痛。此時可出現全身症狀,如全身不適、發燒及白細胞增高。
發病2~3天如疼痛不止,發燒不退,可考慮炎症發展到化膿期。如此期及時切開引流,炎症則逐漸消退。如此期感染不予控製,則炎症擴散,感染可向嚼肌、頰部、咽旁、下頜等擴散引起相應間隙的間隙感染。並可進一步引起各種嚴重的並發症
牙有伸長感及觸痛:牙有伸長感,叩、觸痛明顯是根尖周病的臨床表現。根尖周病包括急性和慢性根尖周炎。 根尖周病是指局限於根尖部的牙周組織,包括牙骨質、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
牙齦痛:牙齦炎是由細菌的入侵造成的,表現為牙齦出血,紅腫,脹痛,繼續發展侵犯硬組織,產生牙周炎症。
假牙疼痛:假牙每3~4年應該整修調整一次。 口腔疼痛超過十天。咬緊下頷時會痛,張口困難,張口閉口會喀喀響。
上列牙痛:患有牙源性上頜竇炎引起的患者常常由於上頜竇炎的影響而上列牙痛。牙源性上頜竇炎為由病牙引起的慢性上頜竇炎,稱為牙源性上頜竇炎,病因比較單純,並不是所有的牙齒都會引起本病,而限於與上頜竇有密切關係的幾顆牙齒,即為上齒列中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即從門牙算起為第4、第5及第6枚牙齒。通常,先有牙齒發炎,如尖周炎、牙周炎、牙槽膿腫等上行感染上頜竇底部,進一步擴展為上頜竇炎。
牙痛:是一種常見疾病。其表現為: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痛、麵頰部腫脹等。牙痛大多由牙齦炎和牙周炎、齲齒(蛀牙)或折裂牙而導致牙髓(牙神經)感染所引起的。中醫認為牙痛是由於外感風邪、胃火熾盛、腎虛火旺、蟲蝕牙齒等原因所致。牙齦炎是常見的牙周組織疾病。是由於不注意口腔衛生,牙齒受到牙齒周圍食物殘渣、細菌等物結成的軟質的牙垢和硬質的牙石所致的長期刺激,及不正確的刷牙習慣,維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萌牙延遲:新生兒無牙,生後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遲者可至10~12月,12個月以後出者為萌牙延遲。牙齒萌出的早與晚,不是衡量寶寶生長發育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地說,小孩出牙的早晚主要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有的孩子在4個月時就可開始出牙,也有的孩子到10個月才剛剛萌出第一顆乳牙。即使10個月以後,乳牙仍未萌出也不必緊張,隻要身體沒有其他疾病,推遲到一周歲左右萌出第一顆乳牙也關係不大。
治療
根據臨床檢查有第三磨牙,可拍X線牙片證實,以臨床表現,不難作出診斷。有時反覆感染,在口腔前庭下頜第一磨牙齦頰溝處有一瘺管,這是急性炎症時骨膜下膿腫向阻力薄弱的嚼肌前緣侵犯所致。此時應注意,不要誤診為下頜第一磨牙的感染。
冠周炎的治療早期應控製局部的細菌感染,局部處理很重要,可用3%過氧化氫或1:5000高錳酸鉀液衝洗齦袋,再塗入碘甘油或碘酚。可給患者含漱劑,每日數次漱口。保持口腔衛生。另外給予抗生素治療,因其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應使用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抗生素。
如膿腫局限,應在局麻下切開引流。
消炎後,要拔除病原牙。如有長期不愈的瘺管,須在拔牙同時刮除瘺管內的肉芽組織。如果磨牙位置正常,又有對牙,可切除齦瓣,消滅盲袋。不過有時這種方法效果不佳,對於複發的患者,仍需拔除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