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內髒痛具有如下的特點:①癌性內髒痛的基本原因是由於腫瘤的直接侵蝕或壓迫;②疼痛常伴有其他部位的牽涉痛;③疼痛部位大多不太明確,範圍較廣泛;④疼痛常可引發較強的自主神經反射和骨骼肌痙攣。
當腫瘤病人腫瘤部位出現疼痛或其他部位有疼痛時,首要的問題是明確疼痛是否由腫瘤引起:
1.乳腺癌 原發腫瘤部位的炎症反應、胸臂的局部浸潤、腫瘤破潰及破潰後感染都可出現疼痛。腋窩轉移致淋巴回流受阻,手術損傷腋淋巴係統都可引起手、臂、肩及背部的腫脹疼痛。乳癌骨轉移或其他髒器轉移都可引起相應部位疼痛。骨轉移引起高血鈣可誘發腹痛。
2.肺癌 肺癌早期可出現四肢關節疼痛。肺癌侵及胸膜可引起胸痛,骨轉移引起骨痛,顱腦轉移引起頭痛,肺尖部癌瘤侵及或壓迫臂叢神經或交感神經。可出現嚴重的肩、臂痛和Horner綜合征。
3.胃腸癌 胃癌可出胃痛。胃癌及腸道腫瘤出現肝或腹腔淋巴轉移,可出現腹及腰背痛。腸道腫瘤出現局部潰瘍、炎症可有腹部疼痛伴大便異常。腸道梗死可引起腸絞痛。如病人出現日益加重的持續性腹痛,應首先考慮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胃腸道腫瘤多見於老年人,其主要症狀是經常便血和並發貧血,往往影響正常的循環功能,誘發心絞痛或間歇性跛行,或因腸係膜缺血出現腸絞痛。胃腸手術後發生腸梗阻、腸粘連,也可出現腹部疼痛。
4.食管癌 食管癌患者因局部潰瘍、炎症可出現胸骨後燒灼性疼痛,伴有進食阻擋感,偶可出現胸背痛。食管癌放射治療後,可因放射損傷引起胸背部放射性疼痛,此種疼痛與進食無明顯關係。
5.腦瘤 長期頭痛伴有惡心、嘔吐或彎腰時因顱內壓增高使頭痛加劇,應考慮腦瘤的可能,腦瘤放療後出現腦水腫,也可引起頭痛。
6.其他 宮頸、宮體癌可出現會陰部及大腿內側疼痛。口腔腫瘤可引起口腔、耳根部疼痛。
治療前要有完整的病曆,要根據病人主訴及全麵體檢。了解病史要全麵,包括:
1.疼痛的部位 要求病人用手指出疼痛的部位。
2.疼痛的性質 這樣可以明確內髒痛還是軀體痛。
軀體痛:一般表現為急性或慢性,痛的部位明確,性質為針刺樣痛、跳痛、刀割樣痛等。常見癌組織壓迫或侵及鄰近的軟組織、血管或骨等。
內髒痛:發病因素源於胸、腹、內髒器官,定位不明確,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大汗淋漓等。性質為急慢性鈍痛、絞痛、脹痛等,可放射到遠處的體表即牽涉痛,常伴有各係統症狀。常見於癌腫壓迫血管、神經、筋膜、腸管引起髒器缺血,侵及胸、腹膜,肝、胰轉移引起包膜緊張等。
神經痛:由於外因及中樞神經受到損傷引起,性質為持續鈍痛伴短暫、嚴重的燒灼或觸電樣感覺異常,如皮膚麻木、針刺或蟻感,可有神經功能障礙。
暴發性痛:病人突然出現劇烈不可忍受的疼痛,並伴有其他症狀,常見如肝癌破裂、胃腸穿孔和髒器扭轉等。
3.疼痛的程度 讓病人自己用語言表達輕度、中度及重度痛。
4.影響疼痛程度的因素 如胸膜受侵時,咳嗽會使疼痛加劇;骨轉移病人,活動及壓迫時疼痛加劇;消化係統受侵時,會影響病人進食或進食時疼痛加劇。
5.了解病人疼痛對日常生活影響情況 如飲食、睡眠、日常活動受幹擾情況,以及接受止痛治療後疼痛緩解情況。
6.了解病人的既往史 尤其對綜合醫院接受的病人,醫生往往會忽略病人的腫瘤病史,以免腫瘤病人使用應禁忌的治療方法,如對腫瘤部位進行理療、針灸及封閉等,這樣加劇疼痛,還會促進腫瘤的轉移。
7.了解疼痛與腫瘤發病的時間關係 這樣可排除腫瘤原因,有利於鑒別診斷,如長年的風濕、類風濕、痛風等。
8.了解與抗腫瘤治療的時間關係 這會幫助了解疼痛是腫瘤引起還是抗腫瘤治療的副作用引起。
通過病人的主訴以獲得第一手資料,盡早發現病情發展情況,了解疼痛原因。另外,這也是對病人的一種精神安慰,能起到心理治療作用。體格檢查很重要,這樣可發現某些疼痛原因,如腫瘤、褥瘡、皮膚壞死等。
了解病史及物理檢查以後,要借助現代儀器對癌性疼痛原因進行確診。應當注意的是:檢查結果為陰性並不等於病人沒有腫瘤複發或轉移,也不能因此而否認病人有疼痛。總之,腫瘤病人出現疼痛首先考慮腫瘤原因。
應與非腫瘤性的原發性疼痛相鑒別,需要根據病史及影像學檢查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