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判斷是否為肝功能損害
肝髒受到損害必然會導致肝功能異常,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現有的肝功能試驗,包括酶學和其他生化檢查,並非都能夠準確反映肝髒功能,有些試驗的特異性也不強。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並不是肝髒組織內完全獨特的酶,其還存在於心肌、骨骼肌等組織器官中,這些組織的損害同樣可以出現轉氨酶升高;堿性磷酸酶(AKP)和γ-穀氨酰轉肽酶(γ-GT)是反映膽管上皮細胞增生或膽道阻塞、炎症很有價值的指標。然而成骨細胞、成纖維細胞也可以分泌AKP,最近筆者連續接診兩名AKP增高原因不明的兒童病例,實際為兒童骨骼發育生長中常見的AKP輕度上升。
有研究發現,“健康”體檢者中約1/3出現“肝功能異常”,而實際上此類人群不一定有肝損害。盡管能以同工酶或異構酶等加以鑒別,但是臨床醫生對上述“肝酶”的非特異性認識仍然是很必要的。必要的複查和了解其他相關髒器的損害或功能狀態有助於鑒別。
第二步 了解肝功能損害的程度
在肝功能試驗中,常規檢測的轉氨酶等指標,雖不能反映肝髒功能的全貌,但是一些項目的明顯異常是與肝髒功能呈正比的。比如白蛋白、膽紅素和凝血酶原時間等。
凝血酶原時間(PT)或凝血酶原活動度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水平,盡管敏感度有限,但卻是一項重要的肝髒功能試驗,其反映了肝髒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和水平,嚴重肝病患者PT明顯延長。肝病患者一旦PT明顯延長,尤其是不斷延長,提示肝病嚴重,預後不良。非專科醫生容易忽略PT對判斷肝髒功能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比較熟悉的轉氨酶水平與肝髒受損害程度未必完全成正比。
第三步 明確肝髒受損害的原因
這裏談的“病因”有兩層含義。
一、直接導致肝損害的疾病因素。我國病毒性肝炎占肝損害首位,其次是藥物性肝損害、自身免疫性肝損害、酒精性肝損害和脂肪性肝炎等。
二、導致肝損害進一步加重的各種因素。肝損害有可能不是單一因素。如慢性病毒性肝炎,就可有乙型肝炎病毒與丙型肝炎病毒合並感染,不僅肝損害程度更為嚴重,還增加了治療難度;再如,酒精性脂肪肝,實際上是同一種致病因素導致的兩種不同的病理損害。
針對不同的疾病,醫生應在搜集病史的基礎上,切實關注患者的病情,應用各種檢測手法,結合各種有可能導致肝功能受損的疾病進行綜合考慮,將患者症狀與相關病因聯係起來,找出最可能的病因對症治療。
針對不同的疾病,醫生應在搜集病史的基礎上,切實關注患者的病情,應用各種檢測手法,結合各種有可能導致肝功能受損的疾病進行綜合考慮,將患者症狀與相關病因聯係起來,找出最可能的病因對症治療。
1.保持正常體重
體重過重會讓肝髒工作更辛苦,罹患脂肪肝的機率也會升高。如果全身脂肪減少,肝髒的脂肪也會減少,甚至明顯下降肝病病人升高的肝功能指數。“如果不是B肝或C肝帶原者,一般人肝指數輕度升高,多為脂肪肝引起的,”台北榮總腸胃科主治醫師黃以信說。理想減重方式就是均衡飲食加上規律運動。
2.遠離各種可能受血液汙染的器具
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穿耳洞、刺青、和他人共享牙刷、刮胡刀等,以及減少接觸可能受到血液汙染的器具,因為B型、C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因此和B型、C型肝炎帶原者同桌吃飯,並不會被傳染。
3.均衡飲食
為求速效減肥,三餐隻吃水果,而不吃其它食物,或者是“低糖飲食”──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組合,不均衡的飲食增加肝髒負擔。肝髒負責把吃進的食物,轉換成身體能量來源。對肝髒來說,把非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能量,比把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能量更吃力。均衡的飲食組合應該是60~70%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麵食),20~30%的蛋白質(例如肉類、豆類),10~20%的多元不飽和脂肪(例如植物油)。
4.注意飲食衛生
不喝生水,也不要生食海鮮,因為蛤、蠔以及貝類等容易受到A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果要到A型肝炎高感染區旅遊,例如中國大陸、東南亞、中南美、非洲等地,最好在出發前注射A型肝炎疫苗。
5.不喝酒
飲酒會提高發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機會,有肝病的人應該完全戒灑。
6.戒煙
抽煙和罹患肝癌有關。
7.不亂吃藥
吃進去的藥物都必須經過肝髒解毒。除了醫師處方藥,避免自行服用其它藥物,因為服用多種藥物容易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肝髒代謝藥物能力。有肝病的人就醫時,應告知醫師他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以做為醫師處方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