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和拖延症,兩者區別要搞清!
強迫症和拖延症患者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而拖延症和強迫症也存在本質區別。首先從行為上,拖延症是屬於一種推遲行為,還容易出現自我否定的症狀,而強迫症主要是強迫行為,是一種神經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拖延症可以由心理因素引起。引起拖延症的心理因素有各式各樣,差異可以很大。總體而言,引起拖延症的原因可以是焦慮、自我價值認同感較低,或者受精神困擾而自暴自棄。通常拖延症者的責任感較低,他們往往沉浸於完美主義和想像獲得成就,不願意正視現實,以及忽視自己的潛能。
而強迫症是一組以強迫症狀(主要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症。強迫症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強迫症患病率大約為1%,1982年我國曾經做過一次12個地區的調查,結果顯示強迫症的患病率為0.3‰。實際上,這個數字遠遠低於實際的患病率。結合臨床實踐,估計國內的強迫症大約有500-1000萬,患病率約為5‰~10‰。80%的強迫症在25歲以前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