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疾病預防ZT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10-02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文章導讀:藥,症去藥停,中病即止,若服藥三丸後症狀未緩解,應麵診治療。   有人說:是藥三分毒,無病吃藥會影響身體健康。提前預防對症治療,吃少許的藥,消除了產生疾病的病因,就可以不生病或不生大病,倘若不吃小藥,等孩子真正生病,再吃一堆藥,或打點滴,哪個對孩子的副作用大,尤以中藥的副作用又微乎其微,每位家長的心思應該是明鏡如鑒。   中醫雲: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正氣實邪不可幹,食之有時,乳之有節這些都是哺育兒童生長發育的名理及精髓。隻有脾胃功能

  兒童發育的特點為脹器嬌嫩,易患疾病,尤以脾胃功能失調而生內熱,同時感受風寒、風熱,繼而發生呼吸道染性疾患,古人雲:“上師不治已病治未病”,指的就是現代醫學的預防學,“預防重於治療”此理論既符合現代醫學理論又與祖國傳統中醫理論相吻合。正確地預防和早期的診治是杜絕孩子生病或少患疾病的關鍵。

  一般疾病發生的原因不外乎外感和內傷。外感病因是指感受風、寒、暑、濕、燥、熱(火)和疫氣(傳染疾病原)等原因而致病;內傷病因是指人體的情誌失調,飲食不潔、不節、勞逸過度等原因而致病。從臨床兒童患病規律發現,內因是致使兒童生病的前提,外感是指使兒童生病的條件。根據總結劉老長期門診診治患兒的經驗,依據“治未病”的中醫理論,兒童應分階段,依據患兒的不同臨床表現進行預防和治療。

  每位細心的父母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孩子在生長過程中或在生病之前均有以下不同程度的症狀表現:(1)手足心熱,()汗多或自汗或盜汗,()睡眠不好或入睡難或易醒不沉穩或多夢或常翻身或夜啼哭,()大便異常或便球、幹或稀、糖或無便或難下或臭深酸臭或吃什麼拉什麽(完穀不化)或飯後起床後馬上排便。以上症狀提示孩子已上火有熱,體現在脾胃消化功能失調,應及時調理預防,否則痰熱將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1)飲食調理:保證飲食定時定量,兩頓飯之間不食零食,但可以吃水果、蔬菜,飯前、睡前一個小時不吃東西。不食生冷、油膩、辛辣、油炸食品,可以改變飲食結構如多吃餡類,清蒸魚,用雞湯做菜等,盡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

  (3)睡眠時防止孩子蹬被著涼,尤以後半夜為甚。

  (4)適當服藥,調理脾胃,清熱瀉火。患兒科根據年齡症狀的輕重服用:小兒化食丸、小兒至寶丸、小兒珠黃散,以達病去體安。

  周末郊遊或出行旅遊時,心情緊張,壓力大或心情不愉快時。上症出現除按內熱調理飲食,加堿衣物,避免劇烈活動之外,可酌服:柴胡飲顆粒、小兒感冒衝劑、太和妙靈丸、板藍根衝劑等感冒藥,預防外感的發生。

  若孩子出現發熱症狀,首先去醫院排除流腦、乙腦、肺炎、傳單等急性傳染疾患,當隻為單純的內傷或外感發熱時如化扁等,尤以患兒具有高熱驚厥或癲癇病史時,在不方便時間就診時可服用:紫雪、新雪顆粒(適用於高度發熱)、小兒至聖保元丸(適用於中低度發熱)、小兒五粒回春丹(適用於中低度發熱加咳嗽症狀),高熱時可酌服西藥,速退熱象,預防高熱驚厥發生。當條件允許,患兒發熱時,最好請醫生麵診治療。患兒發熱時必須做到:隨時加減衣物,控製患兒活動,絕對臥床休息,飲食以米粥為主,可少吃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以提高治療效果。

  上述三種情況,服用小兒成藥,除退熱須按時按量,遵醫囑或說明書外,其他成藥均可每日一丸或連日服藥,症去藥停,中病即止,若服藥三丸後症狀未緩解,應麵診治療。

  有人說:“是藥三分毒”,無病吃藥會影響身體健康。提前預防對症治療,吃少許的藥,消除了產生疾病的病因,就可以不生病或不生大病,倘若不吃小藥,等孩子真正生病,再吃一堆藥,或打點滴,哪個對孩子的副作用大,尤以中藥的副作用又微乎其微,每位家長的心思應該是明鏡如鑒。

  中醫雲:“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正氣實邪不可幹”,“食之有時,乳之有節”這些都是哺育兒童生長發育的名理及精髓。隻有脾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良好,氣血方能生化有源,既人體才能具備正常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孩子方能少生病或不生病。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