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最常見的致病原因,本病的發生與胰島素缺乏,高血糖代謝紊亂有關。近年來,隨著糖尿病及其並發症基礎研究的進展,如神經病變超微結構觀察和酶動力學研究等,對糖尿病神經病的發病機製加深了認識。盡管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及發病機製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但近來普遍認為其發生與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有關,其中以血管與代謝紊亂機製最為重要。
本病因有糖尿病基礎,故常常在並發周圍神經損傷的時候也同時伴有周圍血管的損傷,表現為血管硬化、官腔狹窄,常伴有手套、襪套樣肢端麻木,以及皮膚供血不足造成皮膚潰爛、感染。其他並發症還包括關節病變、交感自主神經功能不全、動眼神經和展神經受損、呼吸及心肌驟停等。
在老年群體中,由於糖代謝紊亂常常很輕微,不易被觀察到,周圍神經病可能是糖尿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病變可累及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臨床表現,但總體上可分為左右對稱的多發性神經病變和非對稱性單神經病變。
一、多發性神經病變
感覺障礙常呈典型的手套或襪套樣觸痛,溫度、位置和振動覺的減退或喪失,或有肢體麻木、燒灼、發冷、蟻走感等感覺異常及皮膚觸覺敏感,發病隱襲,症狀持續,深部的痙攣樣或劇烈的疼痛可發生於四肢,典型的為夜間加重。當深感覺損害時,病人常感肢體沉重、踩棉花感和發生步態不穩。
二、單神經病變及多發單神經病變
1、腦神經單神經病變:以動眼神經受累為最常見,有明顯的眼瞼下垂及眼球運動障礙等症,但瞳孔一般豁免。眼運動障礙一般在1天或數天內達到高峰,持續數周後逐漸恢複,在3~5個月內完全恢複。
2、近端運動神經病變:又稱“糖尿病性肌萎縮”,其發病機製可能是供養神經的血管病變而引起的多發微梗死,多見於50歲以上的病程較久,糖尿病也較重的病人,一般呈急性或亞急性發病,先感無力,2~3周出現明顯萎縮,主要累及股四頭肌、髂腰肌及大腿內收肌,屈組肌群如臂肌、繩肌及腓腸肌則較少受累。
3、軀幹神經病變:即胸腹部神經病變,多見於50歲以上長期糖尿病患者,可突然發病,疼痛和感覺異常是最早的症狀。
三、糖尿病性自主神經病變
1、心血管係統
(1)心率異常主要有兩種表現:一是安靜時心動過速,二是固定心率,指對各種刺激時心率的變化明顯較正常人為少。
(2)姿勢性低血壓:指由臥位改變為站立位時收縮壓下降超過(4kPa)30mmHg,病人可出現姿勢性無力、頭暈、視力障礙甚至暈厥,其發生的機製主要是反射性代償性血管收縮機製有障礙。
2、胃腸係統
自主神經病變可累及胃腸道任何部分,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症狀。
3、泌尿生殖係統
(1)膀胱功能異常:病人早期表現為排尿間隔延長、清晨尿量增大,以後出現逼尿肌受累、尿流變弱、排尿時間延長、排尿時需要更用力以及排不幹淨、滴瀝等現象,晚期則出現尿瀦留及溢出性尿失禁。
(2)性功能障礙:為男性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經病變的最常見症狀之一,多數有陽萎、精子減少等,呈男性不育症,女性患者性功能障礙一般較輕微,表現為性欲降低、月經紊亂。
4、低血糖反應
正常情況下,血糖降低時會出現輕度的副交感反應,繼以交感反應,因而病人會感知低血糖並提供拮抗機製,以避免發生低血糖昏迷。
本病繼發於糖尿病,故嚴格控製血糖具有重要預防意義,嚴格、規範的糖尿病治療是減少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重要方法現代研究認為,對於1型以及2型糖尿病以及並發由肝、腎功能障礙、妊娠以及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都應該早期使用胰島素進行血糖控製,以挽救瀕臨的正常胰腺組織動態檢測血糖指數可為調整胰島素的用量以及劑型提供有力依據
糖尿病是導致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原因,一般本病的確診需要采取下麵的檢查措施:
1、實驗室檢查
血糖、尿素氮、肌酐升高,血液鉀、鈉、氯異常。
2、其他輔助檢查
神經組織活檢、肌電圖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見異常。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點,其飲食控製也不同於中年人。飲食治療目的仍然為了降低血糖、血脂、血壓和維持正常體重,但其安排方法有所不同。
老年對低血糖的耐受性差,極易發生低血糖反應,故對飲食控製不宜過於嚴格。對於胃腸消化功能差的患者,應鼓勵他們進食,可采用少量多餐。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並有心、腦、肝、腎損害,飲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宜低脂、低鹽、戒酒等。控製飲食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是治療和預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根本原則。
本病的治療重在控製血糖水平,可以口服降糖藥,如磺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也可注射用藥,主要是胰島素,包括長效、中效、短效胰島素進行治療。同時對於已經並發血管神經損傷的,可加用甲鈷胺、維生素b1營養神經,以及丹參、雙嘧達莫等改善微循環用藥進行聯合治療。其他治療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表現進行對症處理。同時增加運動、減少飲食也能夠有效的降低胰島素抵抗,故也可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