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消化內科> 脾胃濕熱

脾胃濕熱簡介

相關問答

  脾胃濕熱 ,病證名。亦稱中焦濕熱。多由感濕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症見脘腹痞滿、體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麵目皮膚發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脈濡數。治以清熱利濕為主。該證在門診診療中幾乎每天均可見到,它涉及消化、腫瘤、泌尿等多個係統的多種疾病,而消化係統疾病更為常見,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膽石症、膽囊息肉等。在肝癌手術、食管或胃或腸癌手術後,其各自發展的不同階段均可能出現,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詳情】

01脾胃濕熱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脾胃虛弱為本中醫理論認為,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靈樞o百病始生》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脾胃濕熱證的形成,雖然病因病機有多種,但脾胃功能狀態是決定因素。臨床所見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脹滿,泛泛欲嘔,不思飲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變得黃膩。尋根問源,無論是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調所致,總能找到脾胃虛弱的病本。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穀物水液,水反為濕,穀反為滯,濕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濕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虛弱之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濕熱。

 感受外邪

  由於脾胃的生理特性,濕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為濕土,為"受濕之區",濕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易患燥病,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濕結合即為濕熱。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風熱,在脾虛失運內有蘊濕的情況下,外感風熱與內蘊之濕,結合亦成濕熱。正如薛生白所雲:"太陽內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致,內外相引,故病濕熱。"同時外邪犯肺,胸悶咳嗽,氣機升降失常,又可傷及虛弱之脾胃,致濕從內生,鬱而化熱,形成濕熱。

 飲食不節

  無節製的飲食是傷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見的病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的飲食,無規律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濕阻、氣滯等,而食滯、濕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熱。酒性本身即"氣熱而質濕",氣滯也是水濕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極具生濕助熱的特性,可見諸多飲食不節因素均可成為脾胃濕熱證形成的病因,胃雖喜潤惡燥,但脾胃濕熱的形成與胃也有直接的關係。食物先由胃納,臨床常先見胃納失常的症狀如胃脘痞滿、納呆、惡心等。脾與胃共為中土,生理上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納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濕熱證與胃的關係密不可分,故稱脾胃濕熱證。

情誌因素

  "脾在誌為思","思則氣結"。張景嶽曾說:"但苦思難釋則傷脾"。過度思慮,情誌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協調脾氣健運的重要條件,即"土得木而達"。肝失疏泄無以調暢氣機,脾升胃降失調,脾失健運生濕,濕鬱化熱,濕熱乃成。

  當然,上述病因在不同的個體會引起不同的脾胃病證,這是由個體的體質素質不同,脾胃功能性狀不同,對病因作用反應的形式不同所決定的。

02脾胃濕熱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脾胃濕熱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食欲不振、慢性腹瀉,易造成患者營養不良。脾胃濕熱患者由於營養障礙,機體抵抗力減弱,易並發各種感染性疾病。

03脾胃濕熱有哪些典型症狀

  脾胃濕熱常見的臨床症狀有:

  1.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

  2.口幹口苦,渴不欲飲,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惡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04脾胃濕熱應該如何預防

  引起脾胃濕熱證的主要原因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療,病變反複活動與發展的結果其次,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縱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膩,嗜食辛辣,吸煙嗜酒等導致脾胃受傷,聚濕生熱由此可見,要預防脾胃濕熱的發生,首先要積極治療上述基礎疾病同時,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飲食有節,勿吸煙,勿飲酒等

05脾胃濕熱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脾胃濕熱常見於消化係統疾病,檢查項目包括:

(一)化驗檢查

  糞隱血試驗及尿三膽試驗均為簡單而有價值的檢驗方法。胃液分析及十二指腸引流對於胃及膽道疾病可提供診斷的依據。肝功能檢查項目多,意義各異,應適當選擇。細胞學檢查對食道、胃及結腸癌的診斷頗有幫助。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如AFP、CEA及CA19-9都有一定價值。自身抗體檢查如抗線粒體抗體等對消化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有一定幫助。

(二)超聲波檢查

  可顯示肝、脾、膽囊的大小和輪廓,有助於肝癌和肝膿腫的鑒別,還能顯示膽囊結石、脾門靜脈內徑,膽管擴張,以及肝、胰囊腫和腹內其他包塊,檢查方法安全易行,對診斷頗有幫助。

(三)內鏡檢查

  可直接觀察病變,由於亮度大,視野清晰,盲區少,操作靈便,用途日益擴大。纖維胃鏡對胃癌早期診斷幫助甚大,由於胃鏡檢查的應用,30%以上的胃癌可能在早期(指癌組織尚未侵犯肌層者)得到確診。ERCP對肝、膽、胰疾病的診斷有很大的幫助。纖維結腸鏡可插入回腸,而纖維腹腔鏡可幫助診斷肝胰和腹內包塊,確定腹水原因。

 (四)X線檢查

  消化道鋇餐和鋇灌腸檢查有助於了解整個胃腸道動力狀態,對腫瘤、潰瘍、憩室的診斷有一定幫助,近來應用氣鋇雙重造影已提高了陽性率。膽管膽囊造影有助於了解膽囊濃縮功能,判斷有無結石;經皮肝膽管造影可區別梗阻性黃疸的原因。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對肝髒及其他腫瘤,消化道出血等都有診斷價值。CT和MRI已用於腹內腫瘤的診斷,病人樂於接受。肝靜脈及下腔靜脈測壓及造影,血流量和耗氧量測定有助於柏一查綜合症及肝癌的診斷。

 (五)放射性核素檢查

  項目日益增多,肝掃描沿用已久,r-照相機、ECT對肝癌等占位性病變可提供診斷依據。近來有人研製用抗腫瘤單克隆抗體標記核素作影像診斷,可幫助診斷肝、胰腺的腫瘤。此外應用放射免疫測定(RIA)還可檢測腫瘤標誌物或消化道激素,對於消化係統的一些腫瘤和疾病的診斷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六)食管壓力與活力

  及膽道壓力測定

  測定食管下端腔內壓力,對診斷反流性食管炎很有價值。了解食管各段的活力,對診斷和鑒別食管運動性疾病如食管賁門失馳緩症等很有幫助。通過內鏡插管膽道測壓,對膽道不全梗阻,硬化性膽管炎、膽道閉鎖、乳頭括約肌功能障礙等的診斷均有幫助。

(七)活體組織檢查

  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對慢性肝病的確定診斷是最有價值的方法之一。目前多采用細針抽吸法,極少引起出血的危險。小腸活組織檢查,經口腔將小腸活檢器送至空腸或回腸(可經內鏡引導通過幽門),采取粘膜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對腹瀉和小腸吸收不良很有診斷價值。檢查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此外,內鏡直視下活組織檢查、在B型超聲引導下進行實質性腫塊的細針經皮穿刺活體組織細胞學檢查及外科手術活組織檢查等,均可作出病理診斷。

06脾胃濕熱病人的飲食宜忌

飲食方麵:

  1)濕熱重了吃麥冬很有效,藥店裏都買得到.很便宜.可熬粥可泡到菊花茶裏,也可象吃糖一樣每天吃一把.

  2)吃藥傷胃、傷肝、傷腎,食療最好。可以吃薏米紅豆粥,多吃熬冬瓜,不要喝牛奶、豆漿,盡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鮮。

  薏米紅豆粥開始是薏米:紅豆=1:1,另外一半是大米,吃了有20多天後,變為薏米和紅豆之比為2:1,另一半是大米,粥要不稠不稀。

  堅持食療,並非十天八天的事,貴在堅持哦!

  調理脾胃時,還應兼以宣通肺氣。因脾主運化水穀,化穀如漚,肺主布散精微輸布如霧,脾需肺之協助,才能完成水穀精微的布散,正如《素問o經脈別論》所雲:"脾主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主宣發肅降,脾胃主升清降濁,同司氣機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臨床用藥應於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鬱之品,如杏仁、栝樓、麻黃等。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鬱,使濕阻得運,啟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07西醫治療脾胃濕熱的常規方法

  西醫治療上需要根據原發疾病情況進行具體治療。脾胃濕熱證涉及消化、腫瘤、泌尿等多個係統的多種疾病,而消化係統疾病更為常見,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膽石症、膽囊息肉等。在肝癌手術、食管或胃或腸癌手術後,其各自發展的不同階段均可能出現,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