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消化內科> 結腸憩室

結腸憩室簡介

相關問答

  結腸憩室是結腸壁向外凸出形成袋狀。可以是單個,但更多是一連串由腸腔向外的囊狀突出。結腸憩室可分為真性與獲得性兩類。真性憩室是結腸壁的先天性全層薄弱,憩室含有腸壁各層。獲得性憩室則係粘膜通過腸壁肌層的弱點疝出,因此它是繼發於腸腔內壓力的增高,迫使粘膜經腸壁肌肉的薄弱區向外突出。結腸憩室的發病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後天性因素和其他相關因素。可進行非手術治療和外科治療。

  獲得性結腸憩室病在西方國家存在於相當多的人群中,但此病的真正流行率尚難以測定。放射線檢查的資料過高估計了流行率,因為檢查的對象都是有胃腸道症狀的患者。反之,屍解資料過低估計了流行率,因為結腸的小憩室在死後檢查時極易被遺漏。45歲以上的人中發生獲得性結腸憩室約有5%~10%,>85歲者中則增至2/3人存在此病。總之,不論真正的數目如何,在屍解和鋇灌腸X線檢查獲得性結腸憩室均隨年齡上升而增多。

  獲得性結腸憩室病以女性居多,男女之比為2:3。就診時的平均年齡為61.8歲,92%以上在50歲以上。96%患者乙狀結腸受侵;65.5%患者乙狀結腸為唯一受侵部位。約有一半患者就診前症狀時限

【詳情】

01結腸憩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結腸憩室的病因尚不明確,很多學說廣為流傳,一般有先天因素、後天因素及其他因素引起,詳細介紹如下:

  1、先天性因素

  Evans提出先天性右半結腸憩室病可能是由於腸壁的胚胎發育異常所致。Waugh則認為盲腸憩室是由於胚胎7~10周時盲腸過度生長造成,正常時該部位發育應該是萎縮的。部分結腸憩室病人有家族史。大多數憩室病是後天原因造成的,組織學研究並未發現結腸壁肌層有先天異常,憩室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現象亦為此提供有力證據,真正屬於先天性的結腸憩室罕見。

  2、後天性因素

  有學者認為西方發達國家低纖維素飲食是造成憩室病的主要原因,以下臨床研究結果可以證實:

  ①發病率有明顯的地理分布特點。

  ②50年代後發病率逐漸增高。

  ③流動人群飲食改變後憩室發病率發生變化。

  ④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加。

  ⑤高纖維素飲食能預防憩室病。

  (1)影響憩室形成的因素

  一是結腸壁的張力,二是結腸腔和腹腔的壓力差。任何部位的腔內壓都可以通過Laplace壓力定律測定。近來,用壓力計研究證明,連續的分節運動時,結腸特別是乙狀結腸可以產生很高的腔內壓。結腸內最大的腔內壓位於降結腸和乙狀結腸,此壓力足以引起黏膜突出結腸肌肉形成憩室。

  (2)結腸壁的結構特點

  亦可能是憩室發病的1個因素。結腸環形肌內的膠原纖維呈交叉分布,使結腸壁保持張力,隨著年齡增大,結腸腔內部位的膠原纖維變細,彈性蛋白纖維作用減弱,結腸壁的彈性和張力降低。因此,最狹窄、最肥厚的乙狀結腸是憩室的好發部位。結腸帶的肌肉處於收縮狀態,故不易發生憩室。已經證實,憩室病人的乙狀結腸平滑肌肌束較正常人肥厚。即使沒有形成肥厚的平滑肌肌束,異常平滑肌肌束也是憩室前期的一種表現。異常的平滑肌肌束,並不僅僅局限在乙狀結腸,亦可表現在結腸的其他部位,如直腸上段。這一點在乙狀結腸切除以後表現得更加明顯。在疾病的早期,結腸壁的這些薄弱點已表現出來。此外,結構蛋白變化造成的結締組織紊亂也在憩室疾病的早期起一定作用。

  (3)結腸運動

  分節律性收縮和推進性收縮兩類。前者主要將右半結腸內容物來回混合,促使水分和鹽類被吸收。後者則將糞便向遠端運送。集團蠕動(mass peristalsis)可將糞便直接從右半結腸推送至乙狀結腸和直腸上段而引起便意。結腸憩室易發生在結腸帶之間薄弱的腸壁上。當分節運動時腔內壓力增高,這些潛在的薄弱部位在血管進入結腸壁的地方易形成憩室。

  (4)腸壁的順應性

  腸壁的順應性異常也可能是憩室的病因。靜息及刺激狀態下對結腸的動力學研究支持這一觀點。Eastwood等研究發現,有症狀的結腸憩室病人對某些藥物、食物和擴張氣囊表現出過度異常的結腸壓力反應。正常時,腔內壓力和容積呈線性關係。但在憩室病人壓力很快達到穩定期,即使容積增加,壓力亦保持穩定。憩室病人壓力反應的閾值明顯低於正常人。結腸壁順應性降低的原因可能與肥大的平滑肌和結構紊亂的膠原纖維有關。

  (5)結腸腔內壓力

  通過測定發現憩室病人的基礎壓力明顯高於正常人。乙狀結腸內壓力異常增高時,病人可出現左髂窩疼痛不適和排便延遲。憩室病人的肌電頻率是12~18Hz,高於正常人(6~10Hz)。憩室病人的結腸肌電圖不同於腸激惹綜合征,二者關係仍不明顯。伴有疼痛的憩室病人往往合並腸激惹綜合征,而且此類病人基礎壓力往往增高。憩室病人在進食,給予新斯的明或嗎啡後,結腸運動指數明顯高於正常人。度冷丁並不增加乙狀結腸內壓,普魯苯辛和麩糠可降低結腸內壓。靜息和刺激狀態下的壓力異常,在切除乙狀結腸後也不能改善,提示整個結腸功能障礙。

  總之,憩室的發病原因有待闡明,可能是結腸平滑肌異常,分節收縮時腔內壓力增高,腸壁的順應性降低和低纖維素飲食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3、相關因素

  (1)肥胖

  以往曾認為肥胖與憩室病有關,但研究證實事實並非如此。Hugh等發現皮下脂肪厚度與憩室發生率無關。

  (2)心血管病

  高血壓和憩室病無相關關係,但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憩室發病率增加,推測與腸係膜下動脈缺血有關。以前有過心肌梗死發作的男性病人,憩室發病率為57%,明顯高於同年齡組的男性病人(25%)。年齡在65歲以上,伴有腦血管意外的病人憩室發病率明顯高於對照組人群。

  (3)情感因素和腸激惹綜合征

  未發現心理和情感因素與憩室發病有關,此點與腸激惹綜合征不同。腸激惹綜合征與憩室病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大便重量、糞膽酸及糞電解質含量等方麵),前者的腸腔基礎壓力也是增高的,而且二者常同時存在。肌電圖檢查二者均有快波出現,對食物和新斯的明刺激均有過度的壓力反應,而且高纖維飲食可糾正二者異常的排送時間,增加大便重量,降低腸腔內壓。一般認為,抑製排氣和排便會增加腸腔內壓,促進憩室形成,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年輕人的括約肌功能很強,憩室發病率不高。而直腸括約肌鬆弛的老年反而多發。另外發現巨結腸和便秘的病人,憩室並不多見。

  (4)腸炎性疾病

  腸炎性疾病與憩室病的關係較為複雜。憩室病人伴有潰瘍性結腸炎時結腸內壓增高。憩室病合並Crohn病的病人約2/3出現潰瘍和低位瘺管等肛周症狀。Crohn病並發憩室的發病率較正常人高5倍,主要臨床特征是疼痛,不全腸梗阻、腹部腫物、直腸出血、發熱和白細胞增多。Berridge和Dick利用放射學方法研究了Crohn病與結腸憩室病的關係,發現當Crohn病逐漸發展時,憩室病逐漸“消失”。反之,當Crohn病逐漸緩解時,憩室病重又出現。這種奇特的現象易發生炎性包塊,膿腫及瘺管等並發症,特別在老年更易形成肉芽腫。放射學檢查除了發現膿腫和狹窄外,憩室的黏膜是完整的,而Crohn病的黏膜潰瘍、水腫。左側Crohn病常與憩室病同時存在。

  (5)其他

  憩室病與膽道疾病、裂孔疝、十二指腸潰瘍、闌尾炎及糖尿病有關,常伴發痔瘡、靜脈曲張、腹壁疝、膽囊結石和裂孔疝。而小樣本研究發現憩室病與十二指腸潰瘍及動脈疾病無明顯關係。病例對照研究發現攝入非類固醇類抗炎藥易產生嚴重的憩室並發症。

  (6)結、直腸惡性腫瘤

  憩室病與結、直腸息肉及腫瘤的關係仍不明確。Edwards發現憩室病人發生惡性腫瘤和良性腺瘤的幾率較普通人群低,也很少並發息肉和結直腸癌。

02結腸憩室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糞石堵塞憩室入口或損傷黏膜,可引起憩室炎。開始時呈輕度慢性炎症改變,在憩室尖端的最明顯的病變是淋巴樣增生,逐漸波及結腸周圍及腸係膜脂肪,最後遍及整個憩室及周圍的結腸壁,因此,局限性腹膜炎是早期常見的並發症。

  彌漫性和局限性腹膜炎可由憩室穿孔引起,感染局限後形成膿腫。乙狀結腸與周圍組織粘連,造成腸梗阻,或形成周圍器官瘺,如:憩室小腸瘺、憩室膀胱瘺、憩室陰道瘺或憩室皮膚瘺。有時炎症反應重,形成較大的炎性包塊,由乙狀結腸、大網膜、小腸、輸卵管、子宮、膀胱、腹膜組成。

  1、包塊

  炎症局限後形成炎性包塊,與周圍組織粘連。如果憩室炎症始於對係膜緣,易形成炎性包塊。如果既往有炎症發作,大網膜通常與腸管粘連較緊,即使炎症最終消退,乙狀結腸病變亦不能恢複正常。

  2、膿腫

  既往如無憩室周圍炎症發作,憩室炎發作時易形成膿腫。膿腫是憩室病最常見的並發症,有10%~57%的憩室病人並發局限性膿腫。病情來源包括:

  ①在對係膜緣形成結腸周圍膿腫。

  ②在腸係膜內憩室形成腸係膜膿腫。

  ③由化膿性淋巴結引起的膿腫。膿腫易被周圍組織,如小腸、網膜、壁層腹膜或子宮等包裹。膿腫沿係膜、結腸轉入後腹膜或直腸後,引起臀部症狀。

  3、化膿性腹膜炎

  可彌漫性亦可為局限性。彌漫性化膿性腹膜炎的特點是腹腔有混濁滲液,腸壁漿膜水腫增厚,腹膜水腫亦明顯。如果穿孔局限,乙狀結腸處可能被網膜、小腸、膀胱、盆腔腹膜、直腸和子宮包裹。壞疽性乙狀結腸炎也可引起化膿性腹膜炎,但較少見,且病死率較高。

  4、糞性腹膜炎

  憩室穿孔引起糞性腹膜炎,腹腔內可見糞液積聚,有腔與結腸相通,雖比較少見,但病死率可高達75%。糞性腹膜炎可引起嚴重的循環衰竭,內毒素血症和革蘭陰性敗血症性休克。

  5、梗阻

  乙狀結腸憩室引起的梗阻多為不全梗阻,如果黏膜水腫、糞便幹結,梗阻就會加重,若合並有乙狀結腸炎症,亦可引起完全性乙狀結腸梗阻,隨炎症消退,梗阻亦會解除。如果梗阻是由乙狀結腸周圍膿腫的纖維素粘連引起,則梗阻不易緩解。小腸與結腸周圍炎性包塊粘連,可引起急性小腸梗阻。

  6、瘺管

  結腸周圍膿腫或局限性腹膜炎可能發展成瘺管。如果穿透腹壁,形成結腸皮膚瘺,其他常見的瘺管部位有:膀胱、陰道、子宮、輸尿管、結腸、小腸。皮膚瘺和其他器官瘺可能同時存在。

  結腸膀胱瘺是憩室病中較常見的並發症,而且憩室亦是結腸膀胱瘺的最常見原因。結腸膀胱瘺表現為特殊的氣尿和糞尿症狀。鋇灌腸可證實憩室的存在,但很少能發現瘺管,瘺管可在膀胱鏡檢、膀胱造影或靜脈腎盂造影時看到。因為腸腔壓力較高,瘺管易被上皮化,形成瘺管後,不易自發閉合。男性膀胱瘺高於女性,約20%病人需要手術治療。

  自發性的結腸皮膚瘺較少見,在術後常見,或與並存的Crohn病有關。結腸皮膚瘺可經皮膚竇道注入造影劑顯示,或由鋇灌腸時顯示。

  結腸陰道瘺居第3位,遠少於皮膚瘺和膀胱瘺,易發生在既往有子宮切除術的女性病人。結腸結腸瘺與炎性包塊有關,可涉及小腸、大腸、皮膚及膀胱。

  7、其他

  巨大的結腸憩室並不常見,1984年英國僅報道52例。憩室表現為與腸道相通的積氣囊腫,黏膜呈炎症性改變,乙狀結腸增厚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憩室扭轉極為少見。

03結腸憩室有哪些典型症狀

  無並發症的憩室無明顯症狀,有時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左、中、下腹持續性鈍痛或陣發性絞痛。常觸到索條狀結腸和乙狀結腸,有壓痛,是由乙狀結腸運動紊亂、痙攣所引起。並發憩室炎時則有急慢性之分。

  (1)急性憩室炎

  症狀明顯,主要有腹痛、發熱、腹脹、便秘、惡心嘔吐等症狀。因憩室多在乙狀結腸,故腹痛部位在左下腹或恥骨上,持續性疼痛並伴有陣發性痙攣痛。左下腹明顯壓痛和反跳痛,頗似急性闌尾炎,常稱作左側闌尾炎。憩室炎常並發腸穿孔性腹膜炎,或形成腹腔膿腫或炎性腫塊,也可形成內瘺或外瘺。內瘺可與膀胱、輸尿管相通而引起排尿困難、氣尿及泌尿係感染。並發出血時可為周期性小量出血或急性大量出血。前者來自憩室底部之炎性肉芽組織,後者多因炎症侵蝕或穿透憩室壁較大血管所致.出血多見於老年,可作為首發症狀出現,發生率為22%。此外,還有並發門靜脈血栓性靜脈炎敗血症和繼發肝膿腫。

  (2)慢性憩室炎

  其特征是腸壁水腫、增厚、纖維化並與周圍組織粘連。由於反複感染常發生不全或完全性腸梗阻,或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因腸腔變窄,常有陣發性痙攣性腹痛,病變區常叮捫及增粗變厚的腸管。

  (3)憩室出血

  有10%~30%的患者可並發出血,尤其是老年。因老年憩室病多伴有動脈硬化,以及動脈血管畸形,易受化學性或機械性損害等因素作用,而發生憩室出血,因此憩室為老年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出血通常以右半結腸憩室為多見。病人可有下腹部不適,接著排出醬紫色大便,80%的出血可自行停止。出血複發率為20%~25%。

04結腸憩室應該如何預防

  結腸憩室伴憩室炎如不及時治療,就會出現結腸穿孔、出血、瘺及腸梗阻,那麼應該如何預防呢?

  1、預防措施

  (1)一級預防

  即病因預防,對可能引起腸內壓增高的因素要及時處理,如暫時性的腸梗阻、便秘、痙攣、藥物等,要及時解除梗阻,通暢糞便,緩解腸痙攣,避免服用阿片等藥物

  (2)二級預防

  對憩室症狀的早期識別,早期診斷為二級預防典型憩室炎根據症狀體征診斷,而老年、激素依賴和免疫缺陷患者反應遲鈍,症狀不典型可行結腸鏡、腹平片或鋇灌腸檢查

  (3)三級預防

  憩室多發生在老年,對其康複,並發症的預防,為叁級預防

  2、危險因素及幹預措施

  (1)危險因素

  暫時性的腸梗阻、便秘、腸痙攣、藥物都可使腸內壓增高,黏膜可以通過腸壁上的薄弱處疝出

  (2)幹預措施

  選用高纖維飲食,如麥糠治療,避免可能引起腸內壓增高的因素

  (3)社會幹預

  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改變飲食習慣及不良生活習慣

05結腸憩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結腸憩室是結腸壁向外凸出形成袋狀。可以是單個,但更多是一連串由腸腔向外的囊狀突出。結腸憩室可分為真性與獲得性兩類,真性憩室是結腸壁的先天性全層薄弱,憩室含有腸壁各層。診斷結腸憩室需要做哪些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1)腹部平片檢查

  單純憩室病的腹部平片檢查通常是正常的因此價值不大。憩室炎的影像特點是:腸壁移位或狹窄,黏膜改變,在病變近側或遠側腸段內尚可見到多發憩室腹部平片可發現腹腔膿腫,小腸結腸梗阻引起的多個氣液平麵和脹氣腸管。

  (2)灌腸造影

  應用鋇劑或水溶性造影劑對比灌腸對於診斷無症狀性的憩室病價值較大比結腸鏡更為可靠,鋇劑充盈的憩室表現為突出結腸壁的球狀突起,鋇劑排出後仍可看到憩室顯像,無炎症表現。結腸痙攣或鋇劑充盈,可能會掩蓋憩室。有時憩室內翻或積存大便而易同息肉混淆,因此應多方向觀察、攝片,排空後攝片可提高診斷準確率。

  2、CT掃描

  國外應用CT掃描診斷憩室炎逐漸增多。炎症發作時,鋇灌腸影像無特異性而CT掃描可發現結腸壁增厚結腸周圍炎症瘺管竇道、膿腫和狹窄CT診斷可發現98%憩室炎病人有結腸周圍炎症,敏感性較高。灌腸雖可發現腔內的病變但不易發現結腸病變周圍的炎症。CT檢查用於以下情況:

  ①懷疑瘺或膿腫形成。

  ②保守治療後情況沒有改善者。

  ③特殊病例診斷不明確者。

  ④同時存在右半腸憩室炎或巨大結腸憩室的病人。

  CT掃描有助於術前經皮穿刺引流膿腫進行定位。對診斷結腸膀胱瘺的價值也較大。

  3、乙狀結腸鏡檢查

  在憩室炎發作時亦常應用特別是合並有結腸梗阻時。為了與息肉和腫瘤鑒別鏡檢時要充入少量空氣。但不宜在急性憩室的活動期進行結腸鏡檢,而宜在炎症消退之後。

  4、B超檢查

  結腸憩室較少應用,但具有無損傷性、經濟、方便等優點,常用於經皮穿刺引流結腸外膿腫。B超對於鑒別炎性腫塊和膿腫作用較大如果小腸脹氣炎性腫塊和膿腫較小時,B超診斷價值不大。

  5、選擇性腸係膜血管造影

  用於憩室病並發大量出血的病人,特別急性出血期(>0.5ml/min),憩室內有造影劑外泄即可明確診斷。血管造影不僅可以明確出血部位,還可注入藥物收縮血管進行止血對於不適宜手術的病人可行栓塞治療。擇期手術切除病變腸管,會大大降低急診手術死亡率。

  6、99mTc檢查

  99mTc標記的紅細胞和99mTc硫膠體診斷憩室出血沒有特異性,但99mTc硫膠體掃描可發現小至0.1ml/min的出血點。缺點是肝髒攝取硫膠體可能會掩蓋出血點。99mTc標記的紅細胞適用於間歇性出血的病人,因為紅細胞被清除出循環並不像膠硫體那樣快,一般不用於計劃手術的病人。

06結腸憩室病人的飲食宜忌

  結腸憩室患者要多吃多渣的水果或粗纖維的蔬菜及刺激性的食物,增加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發作期應吃流質飲食,以使糞便軟滑,減少鬱積,使其容易由憩室排出,可每晚臨睡前服5ml液體石蠟或番瀉葉代茶飲等,不宜做結腸灌腸,以免引起穿孔。

07西醫治療結腸憩室的常規方法

  單純憩室病一般不引起症狀,不需治療,通過飲食調整,進食富含纖維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有學者發現高纖維素飲食不僅可控製憩室病症狀,還可減少腔內壓,阻止發生憩室炎症和出血等並發症。20世紀80年代以來,資料統計證實,高纖維素飲食使憩室病急性住院人數保持穩定,沒有增加趨勢。憩室炎的治療通常采用非手術療法,包括飲食調節、解痙劑、腸道應用抗生素(如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如果病人無發熱、腹部症狀緩解,腸功能恢複,可進流質,逐漸過渡到普食。飲食方法過去采用少渣食物,現在多使用多渣飲食加吸水性膠體物。

  (1)非手術治療

  據報道增加飲食的纖維素成分、減少糖類成分後,憩室病人一般會得到控製,大便恢複正常,腹痛緩解,少數需要繼續服用緩瀉劑。但亦有研究認為對於無症狀的憩室病人,高纖維飲食和安慰劑無明顯差別。目前普遍認為,對於單純憩室病人,任何治療均有顯著的安慰劑效應。研究發現攝入高纖維素飲食的半數病人症狀緩解,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人僅為原來的1/4。

  解痙劑和止瀉藥對控製憩室病的症狀,特別是合並有腸激惹綜合征的病人有一定作用。常用的解痙劑有普魯苯辛和美貝弗林(Mebeverine),前者作用於結腸的自主神經,但有口幹、尿瀦留等不良反應;後者直接作用於平滑肌,副作用較少。甲基纖維素可改善憩室病人的大便習慣。

  (2)外科治療

  對於症狀不嚴重的憩室病人行預防性結腸(特別是乙狀結腸)切除術是不太合理的。如果經非手術治療後症狀不緩解,或為了預防憩室病的並發症,可行擇期肌切開手術或結腸切除術。

  肌切開術(myotomy)

  肌切開術方法是分離肥厚的肌層以擴大腸腔直徑,減小腔內壓力,在20世紀60年代曾引起外科醫師的注意。但現已放棄這一概念,目前認為,切開增厚的肌層的目的是使黏膜層經肌層薄弱處突出,以減少功能性的結腸梗阻。

  肌切開術的方法有3種:縱形肌切開術、橫形肌切開術和聯合肌切開術。縱形肌切開術的目的是切開增厚的環形肌,避免腸腔狹窄,但它不能減少結腸帶的收縮擴張效應。橫形肌切開術使縱形肌屈曲延長,因對環形肌影響較小,對腸腔直徑大小影響不大。聯合肌切開術的方法是同時切開縱形肌和環形肌。總之,對於不嚴重的憩室病人不宜行結腸切除術,因為手術治療不能保證效果,而且術後並發症發生率較高。對於老年病人單用飲食治療效果和手術效果相近。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