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消化內科> 痔瘡

痔瘡簡介

相關問答

  痔(haemorrhoids)是直腸末端黏膜,肛管皮膚下痔靜脈叢屈曲和擴張而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是發生在肛門內外的常見病、多發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20~40歲多見,大多數病人隨年齡增長而加重,有關痔的發病機製目前尚無定論,多數學者認為是“血管性肛管墊”,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隻有合並出血、肛脫垂、疼痛等症狀時,才能稱為病。

【詳情】

01痔瘡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各類痔瘡都有以下四種病因:

  1、不良的排便習慣或大腸炎性疾病所致;

  2、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長期食用低渣少纖維的食物或長期過量飲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而導致便秘、便結而引發;

  3、不良的衛生習慣使肛門周圍長期受到炎性刺激而損害,引起局部血管擴張所致;

  4、女性患者常見於懷孕過程中腹壓升高而導致。

二、痔瘡中相對於內痔來說外痔更容易發作,而且還反複發作不易好。其中主要病因有以下幾點:

  1、靜脈曲張性外痔瘡:痔外靜脈叢發生瘀血曲張、張大增生,使肛緣皮膚某一部分形成圓形、橢圓形或長形腫塊。如有水腫,則外形變大,痔塊內有血栓及結締組織,多因內痔反複脫出,或因經產婦妊娠後腹壓增高等引起。

  2、血栓性外痔瘡:外痔瘡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是痔外靜脈叢的血栓靜脈炎和靜脈血栓形成。常因大便幹結,排便困難及排便用力過度,劇烈活動、工作勞累等,使肛門緣靜脈破裂、發炎,血液滲到結締組織內,積為血塊,壓迫靜脈壁,造成血液、淋巴回流受阻,在肛門部皮下天生暗紫色圓形或卵圓形痔塊。

  3、結締組織外痔瘡:常因便秘引起,因幹燥糞便通過肛門時,過度牽扯肛門部皮膚,撕破肛門皺壁,引起感染、發炎、水腫。炎症消散後,皺壁不能恢複正常,如屢次損傷,則使皺壁長大增多,再由分泌物和糞便刺激,使腫脹加重,成為外痔。

  4、炎性外痔外痔瘡:肛門皺壁結締組織發炎水腫。常因肛門受稍微損傷,多在痔核頂部破潰,由細菌感染而得,有時由肛裂引起。

、痔瘡也是孕婦易發的疾病之一,因為懷孕後靜脈內的壓力升高,血管彈性降低,又因增大的子宮壓迫盆腔的血管,使腿部、外陰部及直腸等處的靜脈血不能通暢地返回心髒,這就使直腸下段和肛門周圍的靜脈充血膨大而形成痔瘡。另外,孕期胃腸道蠕動減慢而出現便秘、排便困難、腹內壓力增高,也是促使痔瘡產生的原因

  痔瘡通常在懷孕中後期,也就是5~6個月之後發作。往往表現為痔核出現水腫、增大,有的脫出體外後能夠複位,有些嚴重的痔核無法複位,形成崁頓,甚至缺血性壞死,隨著腹腔壓力逐漸增加,尤其在妊娠晚期,不少孕婦出現雙下肢浮腫,肛門上下靜脈擴張、瘀血加重,最後在自然分娩過程中用力屏氣,使腹壓急劇上升,導致痔瘡水腫、外翻、脫出或嵌頓,難以還納,給產婦帶來極大的痛苦。

02痔瘡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痔瘡引發的並發症

1、直腸病變:有資料表明我國直腸病變的誤診率在70%-88.57%之間,不少人把腸病變的出血當作是痔瘡出血,結果延誤治療時機,等到去就醫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如果能夠早診斷、早治療,治愈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2、導致敗血症、毒血症、膿毒血症:肛門膿腫、肛門感染一旦形成,產生出血症狀,細菌、毒素、膿栓就容易侵入血液引發敗血症,毒血症、濃毒血症。

3、肛門功能失常:久病不愈,一方麵導致肛門攣縮,排便困難;另一方麵侵犯括約肌,易導致肛門失禁。

4、引發婦科疾病:肛門和陰道接近,痔瘡出血或發炎往往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引發婦科炎症。

03痔瘡有哪些典型症狀

  痔瘡主要有症狀:便血、疼痛、脫出。

  痔瘡以齒狀線為界,可以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不同的痔瘡類型有其不同的表現症狀:

內痔症狀:便血和腫物脫出。初期以便血為特征。痔核較小,質柔軟,痔麵鮮紅色,排便時痔核沒脫出肛門外。便血為手紙帶血或是滴血,不與糞便相混,呈間歇性發作,無疼痛;

  中期痔核較大隆起,質柔軟,痔麵鮮紅色或青紫色,便時痔核脫出肛外,便後自行回納,便後出血或多或少,肛門墜漲瘙癢;後期痔核更大,質地較硬,表麵微帶灰白色(即纖維型內痔),便時痔核脫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噴嚏、或站立時也會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須用手推回,或平臥、熱敷後才能回納,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更嚴重者腫物脫出無法收回形成嵌頓。

外痔症狀:表麵蓋以皮膚,可以看見,不能送入肛內,不易出血,以疼痛和有異物感為主要症狀。臨床常分為結締組織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

混合痔症狀:無痛性、間歇性便血、便後有鮮紅色血伴瘙癢疼痛,有黏液外溢。痔塊脫垂常是晚期症狀,多先有便血後有脫垂,因晚期痔體增大,逐漸與肌層分離,排糞時被推出肛門外。輕者隻在大便時脫垂,便後可自行回複,重者需用手推回,更嚴重者是稍加腹壓即脫出肛外,無法參加勞動。

04痔瘡應該如何預防

  痔瘡是一高發病率的肛腸疾病,都會出現肛門疼痛、便血等症狀許多患者由於不了解兩種疾病的區別,常常患有痔瘡而以為是肛裂,當做肛裂來治療,而有的肛裂患者以為自己患的是痔瘡,而自行采用治療痔瘡的藥膏來治療肛裂,這樣的的治療後果可 想而知,不僅不能使疾病得到治療,反而會加重原先的病情甚至引發新的疾病

一:日常預防

  1、多活動多鍛煉是預防痔瘡的重要措施勤換體位,坐1小時後應起來活動10分鍾

  2、早晚多做提肛運動,可以預防痔瘡先全身放鬆,將臀部和大腿用力夾緊,舌抵上齶,然後用鼻慢慢吸氣,同時將肛門提起,包括會陰部稍稍停頓5秒後,緩緩呼氣,並放鬆肛門重複做10~20次即可

  3、積極治療各種使腹壓增高的慢性疾病,如支氣管炎長期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腹腔盆腔內腫瘤等

  4、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排便時要集中精力,不能看書看報,每次排便時間不宜超過10分鍾排便後,好用溫水坐浴10分鍾

二:痔瘡宜保守治療,在家裏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飲食調理

  痔瘡初起時,主要依靠飲食調理,不吃辛辣食物,如胡椒、花椒、生薑、蔥、蒜等,以及油炸的食物,少吃不易消化的東西,以免引起便秘,可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如馬齒莧、芹菜、白菜、菠菜、木耳、黃花菜以及蘋果、香蕉、桃、梨、瓜類等要多飲水,最好早晨起來後喝一杯淡鹽水或蜂蜜水這樣可避免便秘,減少硬結糞便對痔靜脈的刺激遇有便秘時還可多食一些含植物油脂的食品,如芝麻、核桃等

2、提肛運動和按摩

  並攏大腿,吸氣時收縮肛門,呼氣時放鬆肛門如此反複,每日3次,每次30下,以增強骨盆底部的肌肉力量,有利於排便和預防痔瘡發生

  按摩部位有兩處,即肛門和腹部大便後用熱毛巾按壓肛門,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5分鍾,改善局部血循環;腹部按摩取仰臥位,雙手在下腹部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5次,每日早晚各進行一次,有利於排便,防止便秘,有利於痔瘡的好轉

3、改變生活習慣

  早晚可散步、做體操,平時臥床休息時可將骨盆部抬高20-25厘米避免久坐、久站,適當增加休息手紙宜柔軟潔淨,內痔脫出應及時托回也可進行肛門收縮運動,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提肛運動,每次30下,可以加強肛周組織的收縮力,有助於肛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定時排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廁時不讀書看報

4、熏蒸治療

  如果擔心外用藥對胎兒的影響,可以試試中藥坐浴或濕敷[2]其方法是把中藥加熱後倒入盆中,孕婦蹲坐於盆上進行熏蒸 或是用棉球或紗布蘸湯敷於患處,每天2~3次,每次20分鍾,即可有效緩解痔瘡

5、藥物治療

  當孕婦患痔瘡出現出血症狀時,可使用含有複方角菜酸脂成分的栓劑,直接放入肛門該成分是海洋生物提取物,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如果是肛門感染引起膿腫,可用中藥十味金黃膏直接塗在膿腫處,它的成分為黃連、黃柏、大黃等對於大家常用的痔瘡膏,孕婦則要謹慎使用因為,痔瘡膏由麝香、牛黃、珍珠等藥物組成其中,麝香有活血散結、止疼和催生下胎的作用,藥理研究表明,麝香還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孕婦使用後容易發生流產或早產因此,孕婦選用痔瘡膏時,最好不要選用含麝香成分的

05痔瘡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痔瘡的化驗檢查主要是指肛門直腸檢查,包括視診、直腸指檢和肛門鏡檢查等,肛門視診可看見痔塊的大小、數目及部位,直腸指檢可了解其他病變,肛門鏡可觀察痔塊的情況及直腸黏膜的病變。
  首先做肛門視診,用雙手將肛門向兩側牽開,除一期內痔外,其他3期內痔多可在肛門視診下見到,對有脫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後立即觀察,這可清楚地看到痔塊大小,數目及部位的真實情況,特別是診斷環狀痔,更有意義。
  其次做直腸指診:內痔無血栓形成或纖維化時,不易捫出,但指診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腸內有無其他病變,特別是除外直腸癌及息肉。
  最後做肛門鏡檢查:先觀察直腸粘膜有無充血,水腫,潰瘍,腫塊等,排除其他直腸疾患後,再觀察齒線上部有無痔,若有,則可見內痔向肛門鏡內突出,呈暗紅色結節,此時應注意其數目,大小和部位。
  另外,在此簡單介紹一下痔瘡檢查常用的體位:
  (1)側臥位:通常采用左側臥位,有時因患者身體的原因或診治的需要,亦可采用右側臥位。正確的側臥位姿式是臀部靠近床邊,上側的髖膝各屈曲90度,下側髖膝屈曲成45度。此體位適用肛門直腸小手術或病重、年老體弱患者的檢查;
  (2)膝胸位:患者雙膝屈起,跪伏床上,肘關節緊貼床鋪,胸部盡可能下壓,臀部抬高。這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體位,但不能持久,病重或老年體弱者不宜采用;
  (3)蹲位:患者下蹲作深呼吸,用力增加腹壓,作排便狀,適用檢查直腸脫垂、直腸息肉、痔脫出和直腸腫瘤位置稍高的患者。

06痔瘡病人的飲食宜忌

痔瘡患者的飲食保健

一、飲食上要規律化,不能暴飲暴食,盡量不喝酒,特別是白酒和烈性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使胃腸道功能保持良好。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纖維飲食。

二、宜吃的食物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多吃些粗雜糧,如小米、高粱米、紅薯、玉米、雜豆等。肉蛋奶的選擇豬瘦肉、豬大腸、鴨肉、甲魚、海參、及牛奶和豆製品;便血較多時可選用黃鱔、黑魚等具有止血作用的食物。

  2、水果的選擇橘子、柿子、梨、桑葚、羅漢果、無花果、橄欖、楊桃、香蕉、蘋果、紅棗等。

  3、蔬菜的選擇芹菜、韭菜、冬瓜、絲瓜、菠菜、空心菜、茄子、白菜、蘿卜、黃花菜、荸薺等;便血時可以吃黑木耳、鮮藕等以養血止血。

  4、其他核桃、芝麻、柿餅、蜂蜜、烹調時多用些芝麻油、菜籽油等,增加腸內容物的潤滑性。

三、痔瘡患者不宜吃的食物

  1、忌飲酒酒性辛辣熾熱,飲酒可以使肛門不適,加重便血、腫痛的症狀。

  2、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生薑等食物,可以刺激直腸肛門黏膜、引起血管擴張及充血,使痔瘡更加嚴重。

  3、少吃或不吃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蠶豆、麻花等堅硬食物在胃腸難以消化,排便時易損傷直腸及肛門的黏膜,造成便血或疼痛加重。如果痔瘡的症狀不嚴重,完全可以通過適當的飲食療法來治療痔瘡。

07西醫治療痔瘡的常規方法

 一、非手術治療

1、功能調節:保持大便通暢,改變用力屏氣排便的習慣,便秘者要找出其病因,如肛管出口梗阻或結腸排空延緩等,要針對性處理,對慢性便秘的病人,建議多食水果及穀類食物,必要時給予輕瀉劑,設法運用飲食調節來建立通暢排便。

 2、注射方法:用作注射療法的藥物很多,但基本上是硬化劑及壞死劑2大類,由於壞死劑所致並發症較多,目前多主張用硬化劑,但硬化劑若注入量過多,也可發生壞死,注射療法的目的是將硬化劑注入痔塊周圍,產生無菌炎性反應,達到小血管閉塞和痔塊內纖維增生而硬化萎縮的目的,常用的硬化劑有5%苯酚(石炭酸)植物油,5%魚肝油酸鈉,5%鹽酸奎寧尿素水溶液及4%明礬水溶液等,用5%石炭酸植物油做大劑量注射,有以下優點:

  (1)用5%濃度,總劑量可注射10~1。5ml,一般無不良反應,而用其他硬化劑,小劑量療效不佳,大劑量可引起黏膜壞死或潰瘍;

  (2)植物油配製的溶液易吸收,且反應小,而用其他礦物油配製的藥物不易吸收,並可致不良後果;

  (3)石炭酸本身有殺菌作用,在肛門這種易汙染的部位特別有益;

  (4)注射後局部產生瘢痕較少,注射療法通過100年的臨床實踐證明,對人體無隱蔽性損傷,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可靠療法。

  ①適應證:無並發症的內痔,都可用注射療法,1期內痔,主訴便血無脫垂者,最適宜於該療法;對控製出血十分有效,可達到一針止血的效果,有很高的2年治愈率,2,3期內痔注射後可防止或減輕脫垂,痔術後再度出血或脫垂仍可注射,對老年體弱,嚴重高血壓,有心,肝,腎等疾患者,都可采用注射治療。

  ②禁忌證:任何外痔及有並發症的內痔(如栓塞,感染或潰瘍等)均不宜行注射療法。

  ③方法:注射前囑病人排空大便,取側臥位或膝胸位,經斜頭或圓頭肛門鏡,注射處消毒後將針尖刺入齒狀線上痔塊根部上方黏膜下層約0。5cm,刺入後針頭能向左右移動即證明在黏膜下層,如刺入太深,進入黏膜肌層或括約肌層,針尖部不易左右移動,應將針頭拔出少許,經抽吸無回血,即可注射,針頭不應刺入痔塊中心靜脈叢內,以防硬化劑進入血循環,引起急性痔靜脈栓塞,注入5%石炭酸植物油的量,依黏膜鬆弛程度和痔塊大小而定,一般每一個痔注入2~4ml,如黏膜很鬆弛可注入6ml,注射3個母痔,總量為10~15ml,將藥液注入黏膜下層內,使注射部成為淡紅微帶白色隆起,在隆起表麵有時可見微血管,這種現象稱為條紋征,若注射太淺,可立刻見到注射處黏膜變成白色隆起,以後壞死脫落將遺留一個淺表潰瘍;若注射太深,刺入腸壁肌層,可立刻引起疼痛;若注射在齒狀線以下,也可立刻引起劇痛,因此注射的深淺度,關係到本療法成敗,前正中處不宜穿刺注射,因易損傷前列腺,尿道或陰道,注射完畢,拔針後應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若有出血,可用無菌棉球壓迫片刻即能止血,通常當肛門鏡取出後,括約肌收縮,即可防止針孔流血或硬化劑由針孔流出,每隔5~7天注射1次,每次注射內痔不超過3個,1~3次為一療程,每2次注射的部分應較第1次低些,若采用10%石炭酸植物油或5%魚肝油酸鈉,每次注射不得超過1ml,最好用結核菌素注射器注射。

  ④注射療法的注意點:A。首次注射最重要,如注射足量則療效良好,以少量多次注射為佳,注射針宜用9號長的穿刺針,因太細藥液不易推入,太粗易致出血;B。注射中和注射後,都不應有疼痛,如覺疼痛,往往為注射離齒狀線太近所致,因此,針尖刺入處,絕不能在齒狀線以下;C。注射後24h內不應大便,以防痔塊脫垂,如有脫垂,應告訴病人立即回納,以免發生痔靜脈栓塞;D。第2次注射前,先作直腸指診,如痔塊已硬化,表麵黏膜已固定,則不應再注射,或經肛門鏡先以鈍針頭試探,如痔核表麵黏膜鬆弛,則再進行注射;E。若注射部位過深,可導致局部壞死,疼痛或膿腫形成;F。注射後應臥床休息片刻,防止虛脫等反應。

  ⑤並發症:用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治療內痔很安全,很少發生並發症,如發生多是注射深度不正確所致,如注射太淺,可致局部壞死及潰瘍;注射太深,可致損傷,如為男性注射右前內痔,若注射太靠近前正中處,可損傷前列腺及尿道而致血尿;注射到直腸外,可致狹窄,膿腫及肛瘺,因此,要重視注射技術。

  ⑥效果:Marti(1990)報道用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1~2期內痔治愈率達75%,Kilbourne(1934)複習2。5萬例,估計3年內複發率為1。5%。

 3、枯痔釘療法:其原理是將枯痔釘插入痔塊中心引起異物刺激炎症反應,使痔組織液化,壞死,逐漸愈合而纖維化,適用於2,3期內痔或混合痔內痔部分,但在肛管直腸有急性炎症時,不宜用此療法,枯痔釘分有砒和無砒2種,目前多采用黃柏,大黃製成的“二黃枯痔釘”,既有枯痔釘療效,但無砒霜中毒之弊。

  方法:取側臥位,按常規消毒,鋪巾,用吸肛器將內痔緩慢吸出,術者用左示,中2指固定痔塊,再消毒內痔表麵黏膜,右手拇,示2指捏住枯痔釘後段,與肛管平行或不超過15°,稍用力將枯痔釘刺入內痔黏膜後,輕輕旋轉插入,一般深約1cm,以不超過痔塊直徑為宜,將剩餘在內痔黏膜外的枯痔釘剪去,使剩餘的釘高出黏膜0。1cm,釘與釘的間隔約O。2~0。4cm,釘與齒狀線的距離約O。2cm,插釘多少按痔塊大小而定,一般每個痔一次插4~6根,先插小的內痔,後插大的內痔,插畢將內痔送回肛內,術後24h內禁止大便,以防藥釘脫落出血和內痔脫出,引起水腫,嵌頓及疼痛,每次大便後需行熱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給予止血,消炎,通便的中西藥。

4、膠圈套紮療法:其原理是通過器械將小型膠圈套入內痔的根部,利用膠圈較強的彈性阻斷內痔的血運,使痔缺血,壞死,脫落而治愈,適用於各期內痔及混合痔的內痔部分,但以2期及3期的內痔最適宜,不適用於有並發症的內痔。

  內痔套紮器械有拉入套紮器及吸入套紮器2種,以拉入套紮器為例說明,套紮器用不鏽鋼製成,分3部分:A。套圈前端為套紮圈環,直徑1cm,有內,外2圈,內圈套入小膠圈(特製或用自行車氣門芯膠管代用)後,以圈套痔塊,外圈能前後移動,B。杆部:為一長20cm帶柄的金屬杆,分上,下兩杆,上杆與外圈相連,按壓柄部時,可使外套圈向前移,將內圈上的小膠圈推出,套住痔塊根部,下杆連於內圈,不活動,C。擴膠圈圓錐體,為將小膠圈裝入內套圈之用。

  (1)方法:患者取膝胸位或側臥位,插入肛門鏡,顯露需套紮的內痔,局部消毒後,助手固定肛門鏡,術者左手持套紮器,右手持痔鉗(或彎麥粒鉗),從套圈內伸入肛門,鉗夾痔塊,將其拉入套紮器內,再將膠圈推出,套紮於痔塊根部,然後鬆開痔鉗,並與套紮器一並取出,最後取出肛門鏡,一般一次可套紮1~3個痔塊,如無套紮器也可用兩把血管鉗替代。

  (2)注意點:A。當鉗夾痔塊病人訴痛時,說明鉗夾處靠近肛管皮膚,此時要重新向上鉗夾,Keighley(1993)建議在齒狀線上1。5~2cm處套紮,可減輕疼痛,甚至不痛,B。每個痔塊同時套2個膠圈,以防膠圈斷裂,膠圈不宜高壓消毒,以免增加脆性,喪失彈力,C。一次套紮以不超過3個痔為宜,這可減輕肛門部不適感,環狀痔可以分期套紮,D。套紮後24h內不宜大便,以防痔脫垂,造成痔水腫,嵌頓或出血,E。若套紮處靠近齒狀線,或套紮混合痔,可先在局麻下行V形剪開外痔兩側皮膚,向上剝離外痔組織,然後將剝離的外痔與內痔一起套紮,這可減輕術後疼痛及水腫,F。術後行熱高猛酸鉀溶液坐浴。

  (3)並發症:A。出血:一般在內痔脫落時有少量便血,但有個別病例在套紮後7~16天內發生繼發性大出血,若在套紮後痔塊內注入少量4%明礬液,可防止術後出血,還能防止膠圈滑脫,也有人在痔塊內注入少量麻醉劑,可減輕疼痛,B。肛周皮膚水腫:多發生於混合痔及環狀痔,預防方法是行高位套紮,遠離齒狀線,可減輕疼痛及肛周皮膚水腫,套紮混合痔時,宜先將外痔行V形切開。

  本法優點是操作簡單,迅速,術前不需特殊準備,如病例選擇恰當,套紮方法正確,可以達到無痛,很少感染及出血,缺點是偶有疼痛,水腫及出血,複發率較手術切除為高,Marti(1990)曾綜合分析4位作者的套紮病例2025例,痊愈69%~95%,症狀有改進10%~25%,無效1%~10%。

 5、冷凍療法:應用液態氮-196℃通過特製探頭與痔塊接觸,達到痔組織凍結,壞死,脫落,以後創麵逐漸愈合,適用於1期及2期內痔,本法如能正確掌握冷凍深度及範圍,療效良好,缺點是術後較長時間內,肛門持續有黏液流出,疼痛時間較長,傷口愈合緩慢,複發率高,若先行膠圈套紮,然後冰凍已套紮的痔塊,則可減少組織損傷,壞死和分泌物,Keighley(1979)曾比較冷凍療法,膠圈套紮療法及高纖維飲食療法,三者有效率各為38。9%,65。7%及24。3%,認為冷凍療法並不比高纖維飲食療法為優,而膠圈紮療法對控製症狀明顯有效,因而不推薦冷凍療法。

 6、紅外線照射療法:通過紅外線照射,產生黏膜下纖維化,固定肛墊,減輕脫垂,達到治愈痔的目的,適用於1,2期內痔。

  方法:側臥位,肛門鏡顯露痔塊,用紅外線照射3個母痔的基部,視痔的大小,每個痔照射4點,每點照射1。5s,每次脈衝可產生直徑3mm,深3mm的壞死區,本法優點是方法簡便,療效快,無疼痛,可以多次治療,Ambrose(1985)曾比較紅外線光凝療法與膠圈套紮療法認為二者療效相似,但是前者副作用較少,Ambrose還同時比較了紅外線療法與注射療法,認為注射療法需再次治療少,Keighley認為紅外線療法隻對1,2期痔有益,對3期痔不能治愈。

 7、微波治療: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它在含豐富水分的生物組織內產熱,使局部溫度不斷升高,引起生物組織凝固變性,還可使周圍小血管痙攣及血管內皮破壞而形成血栓,適用於第1~3期內痔以及混合痔,使用微波波長為2450MHz,功率為45W,凝固點密度為每平方厘米2~3點,用針狀電極直接刺入痔核,持續5s,使組織凝固,據報道,近期治愈率達80%。

8、肛管擴張療法:Lord(1969)認為痔的存在與直腸下端及肛管出口處狹窄有關,正常大便時,肛管括約肌能自動鬆弛,在較低直腸內壓的條件下,糞塊即可排出,若括約肌處有粘連不能完全鬆弛而致肛管狹窄,糞塊隻能在壓力下擠出,壓力過高可致痔靜脈叢充血,從而產生痔,痔塊又進一步阻塞肛管,形成“充血-梗阻-充血”的惡性循環,若用肛管擴張法將狹窄處擴開,或做內括約肌切斷術,可打斷惡性循環,從而治愈痔,此療法適用於肛管高壓,靜息壓〉9。8kPa(100cmH2O)或疼痛劇烈,如絞窄性內痔者,不宜用於老年,腸炎和腹瀉者。

  方法:局麻擴肛後,需定期用擴肛器擴肛,連續數月,並發症有肛管皮膚撕裂,黏膜下血腫及暫時性肛門失禁,長期隨訪,複發率高,Keighley(1979年)曾用肛管擴張治療年輕男性(〈45歲)痔有疼痛及出血的肛管高壓患者37例,經1年隨訪,無症狀11例,有改進14例,有效率為76%(25/37),無效5例,改用其他治療4例,失訪3例,並發症:出血4例,脫垂2例,失禁1例,Keighley等還比較了肛管高壓患者行肛管擴張,內括約肌切斷術及高纖維飲食3種療法的結果,認為肛管擴張術遠優於內括約肌切斷術,以後Keighley即不再用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內痔。

 二、手術治療

  適宜於2,3,4期內痔,特別是以外痔為主的混合痔。

 1、手術方法

  (1)外剝內紮法:即外痔剝離和內痔結紮,步驟:A。側臥位,局麻後用組織鉗夾住痔塊部位皮膚,向外牽拉,暴露內痔,在痔塊基底部兩側皮膚用小剪刀作V形切口,注意隻剪開皮膚,不要剪破痔靜脈叢,B。夾取皮膚,用包有紗布的手指鈍性分離外痔靜脈叢,沿外痔靜脈叢和內痔括約肌之間向上分離,並將痔塊兩側黏膜切開少許,充分顯露痔塊蒂部和內括約肌下緣;C。用彎血管鉗夾住痔塊蒂部,在蒂上用7號粗絲線結紮一道,再貫穿縫合一道,防止結紮不牢出血,最後剪除痔塊,若痔塊較大,也可用2-0鉻製腸線連續縫合痔塊蒂部,皮膚切口不必縫合,以利引流;D。用同法切除其他2個母痔,一般在切除的2個痔塊之間,必須保留一條寬約1cm的正常黏膜和皮膚,以免發生肛門狹窄,創麵敷以凡士林紗布。

  (2)激光痔切除術:Chia等(1995)比較了應用C02激光痔切除術與普通痔切除術術後止痛劑用量及肛門直腸功能改變情況,結果:C02激光組術後止痛劑的應用少於普通痔切除手術組,而對術後肛管直腸感覺功能影響無差別,說明C02激光對鄰近感覺神經和肌肉組織無損傷,應用CO2激光行痔切除是安全的,且可減輕術後疼痛。

  (3)痔環形切除術:適用於嚴重環形痔或內痔伴有直腸黏膜脫垂者,優點是1期將環形痔全部切除,缺點是手術創麵較大,若術後感染將形成肛門狹窄,並發症較多,因此目前不常采用。

  方法:腰麻或骶管麻醉後,截石位,擴張肛管,造一口徑與擴張後肛管相適應的特製軟木置入肛管內,用大頭針將痔塊固定其上,在齒狀線附近作環形切口,盡量多留肛管皮膚以防將來黏膜脫出,細致分離所有曲張靜脈團,並予以切除,邊切邊縫,注意切斷直腸下端黏膜時,前,後側的黏膜長度要一致,以防術後黏膜外翻,黏膜與皮膚用3-0鉻製腸線間斷縫合,如有出血,可在黏膜切緣處加縫數針,切口愈合後,應做直腸指診,如有狹窄傾向,需定期擴肛,以防術後肛管狹窄。

  (4)急性嵌頓性內痔的手術治療:內痔脫出嵌頓,特別是環狀痔急性脫垂嵌頓(又稱急性痔病),有廣泛血栓形成及水腫,過去一般不采用手術治療,以免感染擴散而產生門靜脈炎等並發症,常用保守療法,缺點是治療時間長,病人痛苦大,有時還可發生壞死,感染等後患,近年來認為痔急性水腫,是由於靜脈及淋巴回流受阻,並非炎症所致,即使痔有潰瘍形成,但炎症多在痔表層,不在深層組織並不影響手術,同時肛周組織對細菌感染有較強的抵抗力,因此,應行急症痔切除,並發症並不比擇期手術高,術後疼痛及水腫大為減輕或消失,若病人不宜行痔切除或痔套紮,可行側位內括約肌切斷術,以緩解疼痛,DeRoover報道用內括約肌側位切斷術治療急性痔病25例,結果術後疼痛即刻消失,水腫,血管栓塞和脫垂手術後數日內逐漸好轉,平均住院3天(0~13天),25例中,20例僅作單純側位內括約肌切開,另5例在數月後再行痔結紮,隨訪26個月(1~56月),23例非常滿意,2例較滿意,DeRoover認為本手術優點是較內痔切除簡單,可即刻消除疼痛,住院日期短,一次手術即可,僅少數術後需加結紮治療,Eu等(1994)比較了急診痔切除術(400例)及擇期痔切除(500例),擇期手術後發生肛管狹窄需手術擴張或肛管成形術15例(3。0%),而急症手術後肛管狹窄為12例(5。9%),兩組間無統計學顯著差異(P〉0。05),擇期痔切除術後出現排例失禁26例(5。2%),1年後痔複發38例(7。6%),急症痔切除術後排例失禁9例(4。4%),痔複發14例(6。9%),兩組中無1例發生化膿性門靜脈炎及敗血症,Eu等認為:急診痔切除術治療血栓,潰瘍,壞死及脫垂痔是一種安全可行的方法。

 2、術式選擇

  內痔的治療方法很多,由於非手術療法對大部分內痔有較好的效果,因此,近年來國內外已較少采用手術療法,注射療法對大部分內痔有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出血痔,應作首選,脫垂性內痔可用膠圈套紮治療,由於手術療法有一定的並發症,適應證要嚴格掌握,手術應隻限於保守療法失敗或不適宜於保守療法者。

  3、並發症

  不能錯誤地認為痔切除是一種小手術,若掉以輕心,稍一不慎,可發生嚴重的並發症,甚至造成大的悲劇,Buls(1978)曾分析連續500例的痔切除,其並發症如下:肛瘺0。4%,肛裂0。2%,肛管狹窄1。0%,肛門失禁0。4%,皮垂6。0%,糞塊嵌塞0。4%,血栓性外痔0。2%及尿瀦留10%。

  (1)出血:內痔術後出血的原因有早期及晚期2種,前者由於線結不緊,滑脫所致;後者發生在術後7~10天左右,由於結紮處感染所致,由於肛管括約肌的作用,血液多向上反流入腸腔,而不流向肛門外,故臨床上不能發現“染紅敷料”的現象,因此這種“隱性出血”常不易早期發現,凡有下列現象者均應考慮是否為“隱性出血”的早期征象:A。有陣發性腸鳴,腹痛及急迫便意感;B。病人伴有頭昏,惡心,出冷汗及脈快等虛脫症狀,凡出現上列情況,應立即在止痛情況下進行直腸指診或鏡檢,以便及時診斷和處理,確診有出血者應及時止血,若肛管直腸內積血較多,看不清出血點,可先用氣囊壓迫止血,如無氣囊,可用30號肛管,外裹凡士林紗布,兩端用絲線紮緊,外麵再塗麻醉軟膏,塞入肛門內作壓迫止血,一般應用此法都可止血,若找到出血點,可用縫紮止血,並全身應用止血藥及抗生素。

  (2)狹窄:細致的手術操作及早期肛管擴張,可以預防肛管狹窄,狹窄可在肛緣,齒狀線處或齒狀線上,肛緣處狹窄主要由於肛緣的皮膚及黏膜切除過多,致傷口收縮造成肛緣狹窄,瘢痕處常伴有肛裂,係排糞時撕裂所致,用手法及器械擴肛多無效,常需多次手術治療,齒狀線處狹窄可發生於閉式痔切除術後,齒狀線上狹窄是術中痔基底部結紮過寬所致;後者可用多個小的結紮代替大塊結紮來預防,肛管擴張常有效,無效則需手術矯正。

  (3)尿瀦留:尿瀦留是痔或其他肛管手術後最常見的並發症,術後約有6%的病人需行導尿術,預防尿瀦留,可用下列措施:A。指導病人在術前及術後當天12h內限製飲水,以造成輕度失水狀態,有人認為這是一重要措施,因在麻醉未消失前,膀胱過早膨脹,常致尿瀦留;B。術後鎮靜劑盡量少用;C。早期起床活動;D。首次排尿應爭取去廁所小便,以引起條件反射;E。手術最好采用局部麻醉;F。肛緣皮膚傷口盡量不縫合,術後直腸內盡可能不置肛管或大塊紗布作壓迫止血,以減少術後疼痛及原發性尿瀦留。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