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消化內科> 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簡介

相關問答

  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是一種自限性傳染病,其流行特點似甲型肝炎,經糞-口途徑傳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見,少數為食物型暴發或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具有明顯季節性,多見於雨季或洪水之後;發病人群以青壯年為主,孕婦易感性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無家庭聚集現象。

【詳情】

01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戊型病毒型肝炎是一種人畜共患病,主要是通過飲用被汙染的水和食用被汙染的食物而引起,具體發病原因及機製如下敘述。

1、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發病原因

  目前醫學界認為其傳染源包括戊型肝炎臨床感染者、亞臨床感染者以及感染戊型病毒(HEV)的動物。人是HEV-1.2的惟一自然宿主和傳染源,豬是HEV-3.4的主要動物傳染源。目前已公認戊型肝炎是一種人畜共患病。

  1983年Balayan等人首先用免疫電鏡從感染者的糞標本中發現了HEV。1989年Reyes等人用分子克隆技術,獲得了(HEV)cDNA克隆,並正式命名本病毒為戊型肝炎病毒(HEV)。

  HEV為無包膜的圓球狀顆粒,直徑為27~34nm,表麵有突起和缺刻,內部密度不均勻。1989年Reyes等首先得到HEV的基因克隆。HEV基因組為單股正鏈DNA,全長7.2~7.6kb,編碼2400~2533個氨基酸,由5′端非結構區(NS)和3′端結構區(S)組成,5′端和3′端各有一非編碼區(NC),其長分別為28bp和68bp。此外,3′端還有一個由150~300個腺苷酸殘基組成的多腺苷(A)尾巴。本病毒不穩定,長期保存需放在液氮內,鎂或錳離子有助於保持病毒顆粒的完整性,對高鹽、氯化銫和氯仿敏感,在堿性環境中比較穩定。HEV的分類歸屬問題尚未最後肯定。最初曾歸屬於微小RNA病毒,後發現其在電鏡下的形態和生物學特性與萼狀病毒類似,因此又將HEV歸入萼狀病毒。但近來在分析HEV基因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時又發現其與萼狀病毒不同,比較分析NS區基因組序列顯示其與風疹病毒和甜菜壞死黃脈病毒相似,故有人建議將HEV歸屬於風疹病毒族α病毒亞組。

2、發病機製

  對戊肝的確切發病機製,目前知之較少。從靈長類動物實驗及對誌願者研究結果推測,病毒主要經糞一口途徑傳播,通過飲用被汙染的水和食用被汙染的食物而感染,食用不當烹煮的動物組織或內髒、輸血和人畜交叉感染也是重要的傳播途徑。病毒由腸道循血運進入肝髒,在肝細胞內增殖複製後排到血及膽汁,最後隨糞便排出體外。實驗還表明,肝髒病變主要為病毒誘發的細胞免疫反應介導肝細胞溶解。

  戊肝的病理改變與甲肝類似。多數戊肝患者的肝組織病理改變呈中度損壞,偶見大塊壞死,可見彙管區有中性多核細胞浸潤,Kupffer細胞增生;小葉內可見點狀壞死、肝細胞氣球樣變、嗜酸性變及嗜酸小體。炎症反應輕,肝細胞內淤膽及毛細膽管膽栓形成則較多見。

02戊型病毒性肝炎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並發症有肝性腦病、出血、肝腎綜合征等,具體並發症狀如下敘述。

1、肝性腦病: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

2、出血

  3、肝腎綜合征

  4、繼發感染

  5、肝衰竭

  少數可呈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或呈慢性肝炎。重症並發症如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繼發感染、出血、電解質紊亂、原發性腹膜炎等。典型急性黃疸型肝炎分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複期。起病較急,有般病毒血症和明顯消化道症狀,如發熱、乏力、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尿黃等,約經10日左右進入黃疸期,出現眼黃和皮膚發黃。部分病例有肝大、肝區觸痛和叩擊痛,少數有脾腫大。起病後肝功能檢查,穀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明顯升高,若為黃疸型病例則有尿膽原和尿膽紅素陽性,血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均增高。

03戊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戊型病毒型肝炎的症狀根據其肝炎類型的不同而不同,具體臨床表現如下敘述。

  一、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潛伏期究竟有多長,目前認識尚不統一。各地的流行病學特點不完全相同,統計條件不一致,病毒感染的數量以及病毒株的某些差異等因素導致其潛伏期不盡相同。綜合國內外報告可知,戊肝潛伏期比甲肝略長,比乙肝又短,一般為2~9周,平均為6周。

  二、臨床表現:目前被公認的臨床型有急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淤膽型肝炎,對慢性肝炎尚有爭議。

 1、急性戊肝:占戊肝的86.5%~90.0%,包括急性黃疸型和急性無黃疸型,二者之比約為1:5~10。

(1)急性黃疸型:占急性戊肝的75%,臨床表現與甲肝相似,但其黃疸期更長,症狀更重。

①黃疸前期:起病急,起病時有畏寒、發熱、頭痛、咽痛、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出現率約20%),關節痛(7%~8%),倦怠乏力(60%~70%),繼之出現食欲不振(75%~85%)、惡心(60%~80%)、嘔吐、上腹部不適、肝區疼痛、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部分患者肝輕度增大,伴觸痛和叩擊痛。此期持續數天至半月,在本期末尿色漸深,已出現尿膽紅素和尿膽原,血膽紅素(Bil)及穀丙轉氨酶(ALT)上升。

②黃疸期:體溫複常,黃疸迅速加深,尿深如濃茶,大便色淺,皮膚瘙癢(29%),消化道症狀加重,持續至黃疸不再上升後方可逐漸緩解。此期一般為2~4周,個別病例可持續8周。肝功檢查也發現各指標均升至高峰,此後逐漸緩解。

③恢複期:症狀、體征及化驗全麵好轉,預後良好。各種症狀減輕至消失平均約15天,肝髒回縮及肝功能複常平均約27天,此期一般為2~3周,少數達4周。

(2)急性無黃疸型:有急性期與恢複期兩個階段,但表現比黃疸型輕。部分患者無臨床症狀,呈亞臨床型,而成人則多表現為臨床型感染。

2、重型戊肝:約占戊肝的5%。通過各項調查發現,此型女性比男性多(2:1~5:1),孕婦占60%~70%,其次為老年和病毒重疊感染者多,尤以乙肝患者再感染HEV時易發生重型肝炎。在重型戊肝中急性重型多,其與亞急性重型之比約為17:1。

(1)急性重型戊肝:孕婦多見(57%~60%),尤其是妊娠晚期(約占70%)。病情發展迅猛,多數孕婦在正常產或早產後病情急劇變化。血膽紅素還在輕度或中度升高時,即可出現一係列重型肝炎的臨床表現,且無酶膽分離現象,肝濁音界縮小與正常者各占一半。患者均出現肝性腦病,昏迷病例皆有腦水腫,Ⅲ度以上昏迷者成活率極低。出血程序與黃疸深度呈正相關,個別病例出現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預後與昏迷深度、出血程度、妊娠早晚及髒器衰竭頻數呈正相關,與黃疸深度無明顯關係,成活者病程雖較長,但未見肝炎後肝硬化之表現。

(2)亞急性重型肝炎:除孕婦外,還見於老年和其他病毒感染者,尤其是HBV,病情發展較急性重型相對緩慢。黃疸較急性重型肝炎深,持續時間也長,酶膽分離現象較多見,多數患者肝濁音界不縮小。個別病例可見肝脾輕度腫大,多出現在乙肝患者又感染了HEV的情況下。幾乎全部病例皆可出現腹水、下肢水腫和低蛋白血症,肝性腦病出現較少。病程較長,可出現多種並發症,出現髒器衰竭的頻數依次為肝、凝血係統、中樞神經係統、腎髒。

3、淤膽型戊肝:臨床表現與甲肝淤膽型相似,黃疸期較長,表現為較長期肝內阻塞性黃疸如皮膚瘙癢、糞便顏色變淺、肝髒腫大和梗阻性黃疸。化驗結果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影像學檢查發現肝內外膽管無擴張,預後良好。

4、慢性戊肝:對戊肝有無慢性化過程以及有無慢性病毒攜帶者,認識尚不一致。

5、不同生理階段患戊肝時的臨床特點

(1)妊娠期戊肝:不僅發生率高且易發展為重型,病情發展迅速,往往在黃疸尚未達重肝水平時,即發生肝腦綜合征。肝髒縮小者占一半,肝組織病理檢查示肝細胞以變性腫脹為主。大出血後的肝組織同時呈現缺血、缺氧改變。容易發生流產、早產、死胎及產後感染。往往在產後病情急轉直下,主要死因為腦水腫、產後出血、肝腎綜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腦疝。在向重型發展的過程中相繼出現Ⅰ、Ⅴ、Ⅶ因子減少,多數病例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正常,僅個別發生DIC。

(2)小兒戊肝:隨年齡增大,發病率漸高,未見有新生兒發病的報道。若與成人相比兒童發生率低,病死率也較成人低。起病急,症狀較輕,發病初期有呼吸道症狀者較多(6.7%~20.3%),脾大的比例高於成人。雖黃疸型病例占絕大多數(98.2%),但不如成人黃疸升高幅度大,持續時間長,肝功能改變以ALT升高為主。

(3)老年戊肝:發病率約占總發病數的3%~10.9%,比成人低,比兒童高,起病較隱匿。臨床以黃疸型為主,淤膽型肝炎所占比例較多,黃疸深,持續時間長。病程相對較長,恢複較慢,住院時間比成人約長1倍。重型肝炎相對較多,高於成人組但低於孕婦,並發症多,易繼發感染。預後較好,病死率低,未見變慢性報告。

04戊型病毒性肝炎應該如何預防

  戊型病毒性肝炎與甲型肝炎相同,主要采取以切斷傳播途徑主為的綜合性措施為預防水型傳播,主要是保護水源,對糞便進行管理,防止其汙染水源注意食品衛生,改善衛生設施和講究個人衛生,生熟食要分開使用不同的廚具也很重要使用丙種免疫球蛋白及人胎盤免疫球蛋白預防戊型肝炎多數報告無效最終要取決於疫苗,HEV分子克隆的成功為研製疫苗提供了基礎

05戊型病毒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戊型病毒性肝確診的依據是血清病原學檢查,其具體檢查方法如下所述。

1、酶聯免疫試驗(ELISA):檢測血清中抗-HEVIgM,為確診急性戊型肝炎的指標。

 2、蛋白吸印試驗(Western Blot,WB):此法較ELISA法靈敏和特異,但操作方法較複雜,檢測所需時間較長。

3、聚合酶鏈反應(PCR)用以檢測戊型肝炎患者血清和糞便中HEV-RNA,本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但在操作過程中易發生實驗室汙染而出現假陽性。

4、免疫電鏡技術(IEM)和免疫熒光法(IF)用以檢測戊型肝炎患者糞便、膽汁和肝組織中HEV顆粒和HEV抗原(HEAg)。但此兩種方法均需特殊設備和技術,且HEV在肝組織、膽汁和糞便中存在時間較短,陽性率較低,不宜作為常規檢查。

06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一定要把好病從口入關,注意飲食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外出吃飯的時候要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飯館,聚餐時盡量實行分餐製,餐具要定期消毒。生吃蔬菜水果時一定要洗幹淨,不吃放置時間長的、不新鮮的食物,不喝生水等等。

  足量優質蛋白質可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貯存,有利於肝細胞的修複和肝功能恢複。但由於飲食中蛋白質增加會使血氨增高,因此要多吃產氨低的蛋白質食物,如奶類。

  飲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宜。應含多種維生素,有足夠的熱量及適量的蛋白質,脂肪不宜限製過嚴。

07西醫治療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規方法

  戊型病毒性肝的治療以嚴格臥床休息最為重要,並輔以藥物,其具體治療方法如下敘述。

  1、適當休息、合理營養為主,選擇性使用藥物為輔。應忌酒、防止過勞及避免應用損肝藥物。用藥要掌握宜簡不宜繁。

  2、早期嚴格臥床休息最為重要,症狀明顯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治療至症狀消失,隔離期滿,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經1~3個月休息,逐步恢複工作。

  3、飲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宜。應含多種維生素,有足夠的熱量及適量的蛋白質,脂肪不宜限製過嚴。

  4、進食少或有嘔吐者,應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維生素C3g、肝太樂400mg、普通胰島素8~16U,靜脈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劑及10%氯化鉀。熱重者可用菌陳胃苓湯加減;濕熱並重者用菌陳蒿湯和胃苓合方加減;肝氣鬱結者用逍遙散;脾虛濕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張黃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