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心血管內科> 心內膜炎

心內膜炎簡介

相關問答

  心內膜炎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襲心內膜而引起的一種炎症性疾病,瓣膜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可發生在室間隔缺損部位、腱索和心壁內膜。而動靜脈瘺、動脈瘺(如動脈導管未閉)或主動脈狹窄處的感染雖屬於動脈內膜炎,但臨床與病理均類似於感染性心內膜炎。

【詳情】

01心內膜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引起心內膜炎的因素有病原體侵入血流、心瓣膜異常及防禦機製的抑製。

 1、病原體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敗血症或膿毒血症,並侵襲心內膜。

 2、心瓣膜異常: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寄居繁殖。

  3、防禦機製的抑製: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於被累心內膜常有潰瘍形成,故又稱為潰瘍性心內膜炎。此類心內膜炎起病急劇,多由毒力較強的化膿菌引起,其中大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化膿鏈球菌。通常病原菌先在機體某局部引起化膿性炎症(如化膿性骨髓炎、癰、產褥熱等),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如腫瘤、心髒手術、免疫抑製等)病原菌則侵入血流,引起敗血症並侵犯心內膜。此型心內膜炎多發生在本來正常的心內膜上,多單獨侵犯主動脈瓣,或侵犯二尖瓣。亞急性者主要發生於器質性心髒病,首先為心髒瓣膜病,其次為先天性血管病。

02心內膜炎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心內膜炎可以並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菌性動脈瘤等疾病。

  1、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是本病最常見的並發症。早期不發生,但在以後瓣膜被破壞並穿孔,以及其支持結構如乳頭肌、腱索等受損,發生瓣膜功能不全,或使原有的功能不全加重,是產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是本病的首要致死原因。

  當感染累及心肌、侵犯傳導組織時,可致心律失常。多數為室性過早搏動,少數發生心房顫動。發生在主動脈瓣的心內膜炎或發生主動脈竇的細菌性動脈瘤,則感染可侵襲到房室束或壓迫心室間隔引起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

  2、栓塞現象

  栓塞現象是僅次於心力衰竭的常見並發症。發生率為15%~35%。受損瓣膜上的贅生物被內皮細胞完整覆蓋需6個月,故栓塞可在發熱開始後數天起至數月內發生。早期出現栓塞的大多起病急,病情風險。全身各處動脈都可發生栓塞,最常見部位是腦、腎、脾和冠狀動脈。心肌、腎和脾髒栓塞不易察覺,多於屍檢中發現,而腦、肺和周圍血管栓塞的表現則較明顯。

  3、心髒的其他並發症

  心肌膿腫常見於金葡菌和腸球菌感染,特別是凝固酶陽性的葡萄球菌。可為多發性或單個大膿腫。心肌膿腫的直接播散或主動脈瓣環膿腫破入心包可引起化膿性心包炎、心肌瘺管或心髒穿孔。二尖瓣膿腫及繼發於主動脈瓣感染的室間隔膿腫,常位於間隔上部,均可累及房室結和希氏束,引起房室傳導阻滯或束支傳導阻滯,宜及時作外科手術切除和修補。其他尚有由於冠狀動脈栓塞而繼發的心肌缺血,由細菌毒素損害或免疫複合物的作用而致的心肌炎等。

  4、菌性動脈瘤

  菌性動脈瘤以真菌性動脈瘤最為常見。菌性動脈瘤最常發生於主動脈竇,其次為腦動脈、已結紮的動脈導管、腹部血管、肺動脈、冠狀動脈等。不壓迫鄰近組織的動脈瘤本身幾無症狀,可在破裂後出現臨床症狀。不能緩解的局限性頭痛提示腦動脈有動脈瘤,局部壓痛或有搏動性包塊提示該處有動脈瘤存在。

  5、神經精神方麵的並發症

  神經精神方麵的並發症發生率約10%~15%。臨床表現有頭痛、精神錯亂、惡心、失眠、眩暈等中毒症狀,腦部血管感染性栓塞引起的一係列症狀,以及由於顱神經和脊髓或周圍神經損害引起的偏癱、截癱、失語、定向障礙、共濟失調等運動、感覺障礙和周圍神經病變。

03心內膜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心內膜炎起病緩慢,症狀多種多樣。大多數患者有器質性心髒病,部分患者發病前有齲齒、扁桃體炎、靜脈插管、介入治療或心內手術史。

  1、感染症狀

  發熱是心內膜炎最常見的症狀。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過不同程度的發熱、熱型不規則、熱程較長,個別患者無發熱。此外患者有疲乏、盜汗、食欲減退、體重減輕、關節痛、皮膚蒼白等表現,病情進展較慢。

  2、心髒方麵的症狀

  80%~85%的患者可聞及心髒雜音,可由基礎心髒病和(或)心內膜炎導致瓣膜損害所致。原有的心髒雜音可因心髒瓣膜的贅生物而發生改變,出現粗糙響亮、呈海鷗鳴樣或音樂樣的雜音。原無心髒雜音者可出現音樂樣雜音,約一半患兒由於心瓣膜病變、中毒性心肌炎等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出現心音低鈍、奔馬律等。

  3、栓塞症狀

  視栓塞部位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一般發生於病程後期,但約1/3的患者為首發症狀。皮膚栓塞可見散在的小瘀點,指趾屈麵可有隆起的紫紅色小結節,略有觸痛,此即Osler結節;內髒栓塞可致脾大、腹痛、血尿、便血,有時脾大很顯著;肺栓塞可有胸痛、咳嗽、咯血和肺部囉音;腦動脈栓塞則有頭痛、嘔吐、偏癱、失語、抽搐甚至昏迷等。病程久者可見杵狀指、趾,但無發紺。

  同時具有以上三方麵症狀的典型患者不多,尤其2歲以下嬰兒往往以全身感染症狀為主,僅少數患兒有栓塞症狀和(或)心髒雜音。

04心內膜炎應該如何預防

  有風濕性瓣膜病或先天性心髒病的患者需注意口腔衛生,及時處理各種感染病灶,施行手術或器械檢查前應給予抗生素,以預防發生在術後兩周左右的心內膜炎有易患因素的患者在做手術或操作時予以預防感染的措施:

  1、口腔上呼吸道操作或手術者應給予針對草綠色鏈球菌的抗生素

  2、泌尿生殖及消化係統手術或操作者應針對腸球菌用藥

05心內膜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對於心內膜炎,患者應做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心電圖及CT檢查。

  1、血液檢查

  常見的血象為進行性貧血,多為正細胞性貧血與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當合並免疫複合物介導的腎小球腎炎、嚴重心衰或缺氧造成紅細胞增多症時,血清球蛋白常常增多,甚至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免疫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升高,循環免疫複合物增高及類風濕因子陽性。

  2、血培養

  血細菌培養陽性是確診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重要依據,凡原因未明的發熱、體溫持續在1周以上,且原有心髒病者,均應積極反複多次進行血培養,以提高陽性率,若血培養陽性,尚應做藥物敏感試驗。

  3、尿液檢查

  尿常規有紅細胞,發熱期可出現蛋白尿。

4、心電圖

  由於心肌可以同時存在多種病理改變,因此可能出現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顫提示房室瓣反流。完全房室傳導阻滯、右束枝阻滯、左前或左後分支阻滯均有報道,提示心肌化膿灶或炎性反應加重。

 5、超聲心動圖

  超聲心動圖檢查能夠檢出直徑大於2mm以上的贅生物,因此對診斷感染性心內膜炎很有幫助,此外在治療過程中超聲心動圖還可動態觀察贅生物大小、形態、活動和瓣膜功能狀態,了解瓣膜損害程度,對決定是否做換瓣手術有參考價值。該檢查還可發現原有的心髒病。

  6、CT檢查

  對懷疑有顱內病變者應及時做CT,了解病變的部位範圍。

06心內膜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心內膜炎患者應避免過勞,注意多補充營養豐富的食物,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患者在進食後,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特別是在心髒手術前。

07西醫治療心內膜炎的常規方法

  抗生素的應用是治療心內膜炎最重要的措施。選擇抗生素要根據致病菌培養結果或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一、抗生素的應用

  1、選用殺菌劑:如青黴素、鏈黴素、先鋒黴素、萬古黴素等。

  2、劑量要大:按體外殺菌濃度的4-8倍給藥。若作殺菌滴價測定,以患者血清二乘積稀釋加入血培養出來細菌,如1:8或更高滴價無菌生長,表示抗生素有效和劑量已足。

  3、療程要夠:一般需4-6周,對抗生素敏感性差的細菌或有並發症的頑固病例可延長至8周。

  4、盡早治療:在連續血培養4-6次後即開始試驗治療,根據臨床特點及可能的感染途徑,致病菌可選用兩種不同抗菌譜的抗生素聯合應用。

  二、手術治療的適應症

  1、瓣膜穿孔、破裂、腱索離斷,發生難治性急性心力衰竭。

  2、工人瓣膜置換術後感染,內科治療不能控製。

  3、並發細菌性動脈瘤破裂或四肢大動脈栓塞。

  4、先天性心髒病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經係統治療,仍不能控製時,感染性心內膜炎病灶清除與瓣膜置換術應在加強支持療法和抗生素控製下盡早進行。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