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圓孔的形成在胚胎發育至第6、7周時,心房間隔先後發出2個隔,先出現的隔為原發隔或稱第一隔,後出現的隔為繼發隔或稱第二隔,原發隔自心房中線背側壁呈半月形長出,向房室管生長與心內膜墊融合,與房室隔尾端部留一小孔,稱為原發孔。在原發孔未閉合前,原發隔近頭端部分形成一孔,稱繼發孔,是胎兒時期的血液的正常通道。同時在第一隔的右側由心房壁上又長出一鐮狀形隔,稱繼發隔或稱第二隔,此隔不繼續生長分離心房中途停止,鐮狀形凹陷呈卵圓形稱卵圓窩,卵圓窩處原發隔與繼發隔未能粘連融合留下一小裂隙稱卵圓孔。
1、封堵PFO術未發現嚴重的並發症
2、術中一過性偶發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
3、隨訪中發現無症狀性封堵器表麵的血栓(Thrombus)形成
4、隨訪過程中發現金屬骨架的斷裂,在Sievert的288例臨床研究中有2個Sideris封堵器,1個AngelWing封堵器,4個ASDOS封堵器,1個CardioSEAL封堵器,17個PFO–Star封堵器。在最長17個月的隨訪中發現了金屬骨架斷裂(Fractures)。
5、感染、出血、心房穿孔(Perforations圖21),分流(Shunting),栓塞(Embolization)等。
卵圓孔是胎兒發育必需的一個生命通道,來自母親的臍靜脈血也正是經此通道進入胎兒的左側心腔,然後,分布到全身,以提供胎兒發育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孩子出生時,隨著第一聲啼哭,左心房壓力升高,使左側的原發隔部分緊貼在右側的繼發隔上,發生功能性閉合,1年內達到解剖上的閉合。若年齡>3歲的幼兒卵圓孔仍不閉合稱為卵圓孔未閉。
卵圓孔一般在生後第1年閉合,若大於3歲的幼兒卵圓孔仍不閉合稱卵圓孔未閉,成年人中約有20%~25%的卵圓孔不完全閉合先天疾病,無法預防
1、卵圓孔未閉多無症狀,難以聽到雜音,心電圖、胸部X線片均正常。因此,不易發現,也不被人們所重視。卵圓孔未閉的診斷主要靠心髒超聲檢查來明確診斷。卵圓孔未閉在經胸超聲(TTE)或經食道超聲(TEE)下顯示房間隔未見連續中斷,彩色多普勒成像卵圓窩部位存在左、右心房間隔左向右的或右向左的細小分流。
2、以往對卵圓孔未閉的診斷主要依賴於屍檢及右心導管術,右心導管術可直接經未閉的卵圓孔從右心房進入左心房,證實卵圓孔未閉的存在。目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3、經胸超聲、經食道超聲可發現左向右分流或右向左分流的卵圓孔未閉,超聲聲學造影能發現潛在的卵圓孔未閉,Valsalva動作或咳嗽試驗可使卵圓孔未閉的檢測率高達60%~78%。對於原因不明的一過性腦供血不足(TIA)或原因不明的腦栓塞的患者盡可能用超聲心動圖檢查去發現卵圓孔未閉。Valsalva動作或咳嗽試驗由於可一過性升高右心房壓,此時,注射微泡對比則可提高卵圓孔未閉的檢出率。經食道超聲對卵圓孔未閉的檢出率是經胸超聲的3倍。
幼兒主食應常用米粥、麥糊、軟飯、掛麵、麵包、饅頭、包子、水餃、餛飩,以及牛奶、豆漿等,所用原料如大米、小米、玉米粉、麥片、麵粉、薯類等輪流交替為宜。副食應以菜、肉搭配為佳,所用原料如豆製品、雞鴨血、蛋類、畜禽、魚肉和蝦皮、紫菜、海帶等海產品,亦進行輪流搭配使用。點心則以藕粉、棗泥、赤豆粥、蛋糕、餅幹、綠豆湯或牛奶、豆漿為首選食品。飯後30分鍾左右可進食一種新鮮水果。
以往封閉卵圓孔未閉依靠外科手術。手術治療的成功率高,病死率很低,但創傷大,可能會出現心房顫動、心包積液、術後出血和傷口感染等並發症,因此,近年來已很少采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心導管技術的發展,相當一部分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髒病(如動脈導管未閉、房室間隔缺損)可經介入治療根治。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這一技術永久性關閉開放的卵圓孔也是安全、有效、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