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神經內科> 腦供血不足

腦供血不足簡介

相關問答

  腦缺血見於多種神經外科疾病的病理過程中,如腦血管病、腦腫瘤等,也可見於心髒驟停,休克等全身性病理過程,腦缺血可表現為不同形式,有局灶性和彌漫性腦缺血、永久性和暫時性腦缺血之分,但不論以何種方式出現,腦缺血的病理生理機製和生化改變基本相似,且與腦缺血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相關。

【詳情】

01腦供血不足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造成腦缺血的病因是複雜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1.腦動脈狹窄或閉塞

  大腦由兩側頸內動脈和椎動脈供血,兩側頸內動脈供血占腦的總供血量的80%~90%,椎動脈占10%~20%,當其中一條動脈發生足以影響血流量的狹窄或閉塞時,若是側支循環良好,可以不發生臨床缺血症狀,如果側支循環不良,或有多條動脈發生足以影響血流量的狹窄時,則會使局部或全腦的腦血流(CBF)減少,當CBF減少到發生腦缺血的臨界水平[18~20ml/(100g·min)]以下時,就會產生腦缺血症狀。

  輕度的動脈狹窄不至於影響其血流量,一般認為必須縮窄至原有管腔橫斷麵積的80%以上才足以使血流量減少,從腦血管造影片上無法測出其橫斷麵積,隻能測量其內徑,動脈內徑狹窄超過其原有管徑的50%時,相當於管腔麵積縮窄75%,即可認為是足以影響血流量的狹窄程度,也就是具有外科意義的狹窄。

  多條腦動脈狹窄或閉塞對腦血流的影響更大,因為可能使全腦血流處於缺血的邊緣狀態[CBF為31ml/(100g·min)],此時如有全身性血壓波動,即可引發腦缺血,造成腦動脈狹窄或閉塞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而且絕大多數(93%)累及顱外段大動脈和顱內的中等動脈,其中以頸動脈和椎動脈起始部受累的機會最多,而動脈硬化則多累及腦內小動脈。

  2.腦動脈栓塞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除可造成動脈管腔狹窄以外,在斑塊上的潰瘍麵上常附有血小板凝塊,附壁血栓和膽固醇碎片,這些附著物被血流衝刷脫落後形成栓子,被血流帶入顱內動脈,堵塞遠側動脈造成腦栓塞,使供血區缺血。

  最常見的栓子來源是頸內動脈起始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被認為是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最常見的原因,栓子可很快分裂成碎片後溶解,或向遠側動脈移動,頸內動脈內的栓子有大多數(3/4)隨血液的主流進入大腦中動脈,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

  動脈栓塞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心源性栓子。患有風濕性心瓣膜病,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先天性心髒病,人工瓣膜和心髒手術等形成的栓子隨血流進入腦內造成栓塞,同時比較少見的栓子如膿毒性栓子,脂肪栓子,空氣栓子等也可造成腦栓塞。

  3.血流動力學因素

  短暫的低血壓可引發腦缺血,如果有腦血管的嚴重狹窄或多條腦動脈狹窄,使腦血流處於少血狀態時,輕度的血壓降低即可引發腦缺血,例如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休克,頸動脈竇過敏,直立性低血壓,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等。

  4.血液學因素

  口服避孕藥物,妊娠,產婦,手術後和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血液高凝狀態;紅細胞增多症,鐮狀細胞貧血,巨球蛋白血症引起的黏稠度增高均可發生腦缺血。

02腦供血不足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首先,慢性腦供血不足可引發腦缺血缺氧,使腦實質發生廣泛彌散性病變,腦的整合機能就會明顯受損。患者可出現頭痛、眩暈、耳鳴、肢體麻木、失眠、多夢、記憶力明顯減退等症狀。有的還會表現為性格突然改變,與平日反差極大等。這都表明老年存在著由於慢性腦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腦功能衰退的症狀。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更應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中老年突然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說話不清楚,單眼黑朦或視物飄動等。此類症狀可反複發作,這在醫學上稱為“短暫性腦缺血”,是中風即將來臨的信號。

  其次,腦供血機製十分複雜,從解剖角度看,營養腦組織的兩大動脈為頸動脈和椎基底動脈。頸動脈係統是供應腦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大腦3/4的血液來自頸動脈,而椎基底動脈主要營養內耳、腦橋、中腦、間腦、小腦、枕葉皮層及顳葉等部分。任何原因引起的顱內外動脈口徑變小或血管變硬,都可減少腦供血。在諸多使腦血管變狹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動脈粥樣硬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由顱外血管狹窄造成的。除血管因素外,血液流動的速度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證明,腦血流量和血壓的高低有直接關係,血壓太高或太低都會減少腦血流量。以收縮壓為標準,隨著血壓的升高,腦血流量增加,但當血壓超過160毫米汞柱時,反而使腦供血量降低。血液成分的變化也對腦供血有一定影響,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太高,它就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壁內,使血管管腔狹窄,導致腦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腦梗塞。

03腦供血不足有哪些典型症狀

早期臨床表現

  腦供血不足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係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而腦供血不足臨床表現為以下幾點:

運動神經功能失靈

  這一類先兆征象最常見。由於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的表現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說話困難,吐字不清,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持物跌落,走路不穩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現肢體痙攣或跳動。

感覺功能障礙

  由於腦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部的分析區域,感覺器以及感覺神經纖維,常表現為麵麻、舌麻、唇麻以及一側肢體發麻或異物感;有的人視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時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暈感;有的肢體自發性疼痛;還有的突然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

精神意識異常

  如總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過度疲勞所致,而是腦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現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變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為多語急躁;有的可以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或智力衰退,甚至喪失了正常的判斷力,這些都與腦供血不足有關。

具體表現

  腦供血不足的症狀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1)頭暈,特別是突然感到眩暈。

  (2)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

  (3)暫時的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

  (4)肢無力或活動不靈。

  (5)與平日不同的頭痛。

  (6)突然原因不明的跌交或暈倒。

  (7)短暫的意識喪失或個性和智力的突然變化。

  (8)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

  (9)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

  (10)整天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狀態。

  (11)腦供血不足患者一側或某一肢體不自主地抽動。

  (12)患者突然但暫時出現的視物不清。

04腦供血不足應該如何預防

  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經常反複出現頭暈、頭昏重、頭痛的症狀,並且還有心煩,耳鳴,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發生的事卻記不住)等情況發生,這些都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結果

  首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最好睡前喝一杯水

  2、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3、適當鍛煉,如快走等

  另外,還應該單獨拿出來說的是,一定要吃早餐,飲食清淡,少吃糖、鹽和豬油,可適當多吃黑芝麻、蘑菇、黑米、海帶、魚等食物飲食中還要多多注意具有食療的食物:多吃大蒜,可緩解腦供血不足症狀;每天吃一次葛根粉羹或葛根粉粥,具體做法是葛根磨粉曬幹,每日晨起取幹粉50克,煮成羹食用,或煮成粥食用 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如蔬菜、大豆另外多吃一些香蕉,因為它富含鉀,具有抗動脈硬化、降血壓、保護心髒的作用

05腦供血不足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CT和MRI掃描

  對表現有缺血性腦卒中症狀的病人首先做CT掃描,最大的幫助是排除腦出血,因隻靠症狀很難區別病人是腦梗死還是腦缺血,TIA病人CT掃描多無陽性發現,少數可表現為輕度腦萎縮或在基底節區有小的軟化灶,RIND病人的CT表現可以正常,也可有小的低密度軟化灶,CS病人則在CT片上有明顯的腦低密度梗死灶,可有腦室擴大,發生腦梗死的初期CT不能發現異常,一般在24~48h後才出現明顯的低密度區。

  MRI檢查對早期腦梗死的診斷有一定的幫助,發生腦梗死後6h,梗死灶內水分已經增加3%~5%,此時梗死灶呈長T1和長T2改變,表示存在細胞毒性腦水腫,在24h左右,梗死灶內血-腦脊液屏障破壞,注射Gd-DTPA做MR增強掃描可見明顯的信號增強,發病1周後梗死灶仍可表現長T1和長T2,但T1值較早期縮短,如梗死灶內有出血,呈T1值縮短而T2值仍然延長。

2.腦血管造影

  腦血管造影在腦缺血病的診斷上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檢查,可以發現血管病變的部位,性質,範圍及程度,應盡量做全腦血管造影,並包括頸部的動脈和鎖骨下動脈,必要時還應檢查主動脈弓部,如首次造影距手術時間較長,術前還需重做造影檢查,腦血管造影具有一定危險性,對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危險性更大,可引起斑塊脫落造成腦梗死,近年來應用經股動脈插管造影,較直接穿刺頸總動脈造影更安全,且具有高度血管選擇性,可選用雙向連續造影,包括顱內及顱外循環。

  在腦缺血疾病的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顱外血管病變所致,動脈硬化引起的狹窄或閉塞具有多發性,可有數條動脈受累,也可表現為同一條動脈上有多處病變。

3.腦血流測定

  測量方法有吸入法,靜脈法和頸內動脈注射法,以頸內動脈注射法最準確,注射氙(131Xe)溶液到頸內動脈,用多個閃爍計數器探頭放在頭部,測定局部及全腦的血流量,用此法可計算出灰質,白質及腦不同區域的血流量,定出缺血區,局部腦血流量(rCBF)測定除有助於確定是否需要手術吻合血管外,還能證實吻合後局部缺血狀況是否改善,因此,病人有局部神經功能障礙,腦血流量測定顯示局部血流減少而全腦正常,或全腦血流減少而局部減少更甚,是顱外顱內動脈吻合手術的指征,如患者有TIA曆史而無神經功能障礙,血管造影顯示腦動脈梗阻,但側支循環良好,腦血流測定表現兩半球皆有輕度缺血,則不需做動脈吻合術。

4.其他檢查方法

  (1)多普勒超聲檢查:可測定血液的流動和方向,借此可判斷血管有無閉塞,頸總動脈分叉處至發出眼動脈之間的這一段頸內動脈閉塞後,眶上動脈及滑車上動脈內的血反流至眼動脈,再入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及大腦前動脈,用多普勒超聲儀作上述兩頭皮動脈的經皮測定,即可判斷上述頸內動脈部位的閉塞和狹窄,以及血流方向的改變。

  經顱彩色多普勒檢查可以判定腦底動脈環,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後動脈,頸內動脈顱內段及椎基動脈等顱內大血管的血管深度,血液方向,血流速度和搏動指數等,依此可判定哪根血管有病變。

  (2)腦電圖:腦缺血嚴重時,腦電圖才表現異常,發生腦梗死後,腦電圖表現異常,幾天後開始好轉,至發病後8周,仍有約半數病人顯示有局限性異常,但以後逐漸恢複正常,與此同時,神經損害症狀卻持續存在,腦梗死灶在腦電圖上顯示局限性慢波。

  (3)腦核素掃描:常用锝(99mTc)靜脈注射法掃描,此方法隻能掃描出直徑大於2cm的腦病變灶,TIA病人和有腦幹,小腦梗死者掃描多為陰性,檢出的陽性率與病程的發展階段和注入核素後掃描時間有關,腦梗死發生後2~3周,水腫消退,有側支循環,使核素能進入梗死區,掃描陽性率最高;注入核素後2~4h掃描的陽性率最高。

  (4)視網膜中心動脈壓測定:頸內動脈的顱外段嚴重狹窄或閉塞時,大多數病人同側的視網膜動脈壓比對側低,用眼動脈壓測量計測量兩側視網膜中心動脈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如果兩側的壓力相差20%以上則有診斷意義。

06腦供血不足病人的飲食宜忌

飲食推薦

  睡前一杯水腦動脈硬化是老年的常見病,這裏主要介紹腦動脈硬化引起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家庭調養。

  1.食用大蒜:大蒜有降血脂、降血壓、健腦功能,因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與維生素B1合成"蒜胺",而"蒜胺"的作用比維生素B1的作用強2-4倍,所以在有足夠的葡萄糖和維生素B1的情況下,食用大蒜,可促進葡萄糖轉化為更多的能量供應大腦所需,緩解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南方人若畏生大蒜辣,可將生蒜沾醋吃。

  2.葛根粉或葛根粉粥:將葛根磨粉曬幹,每晨起取幹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或用葛根150克與粳米50克煮成粥食用,脾胃虛寒者忌食。均可以降低血壓,緩解動脈血管硬化。

  3.吃鬆葉:采集嫩鬆葉生吃,每日吃10--20克,或將鬆葉陰幹,每次用10克開水泡代茶飲,堅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發現,鬆葉含類黃酮,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能抑製血小板凝聚,減少脂質過氧化反應,減少平滑肌細胞的增生,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

  4.補充葉酸:富含葉酸的食物有葉類蔬菜、大豆和橙汁。每天吃500克綠葉蔬菜或喝一杯(400ml)豆漿或飲一杯橙汁,就可以攝取足夠的葉酸。

  5.吃香蕉:香蕉含有豐富的鉀,鉀具有抗動脈硬化、降血壓、保護心髒的作用。每天吃3支香蕉,能抗腦動脈硬化。

保健措施

  1.及時治療:主要是改善腦血液循環。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擴血管藥物和銀杏葉製劑等。

  2.早期預防:對腦供血不足的防治重點在腦血管方麵,尤其是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要對症處理。

  3.合理飲食:平時多吃新鮮蔬菜(如洋蔥、西紅柿等)、水果、魚、黑木耳、少量醋、幹紅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緩腦動脈硬化的發生。

  4.適當的戶外活動: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鍾,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極拳、垂釣、登山等。

  5.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用腦:平時看看電視、報紙;做些手工勞作或家務事;也可以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如唱歌、跳舞、書法、打球等,調製性情,增強腦的思維活動;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疲勞。

07西醫治療腦供血不足的常規方法

常見治療

  1 首先去除危險因素,如治療高血壓、戒煙、禁止過度飲酒,

  2 抗血小板藥物:首選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藥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塊,對血液循環有好處,有利於腦部的血液供應。

  3 抗凝血藥物:抗凝血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暢通,增加腦部血液供應,降低腦缺血的發作。

  4 手術治療:如頸動脈有嚴重狹窄(超過70%),可采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頸動脈支架成形狀。

  5 藥物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首選養血清腦顆粒。

手術治療

  如頸動脈有嚴重狹窄(超過70%),可采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頸動脈支架成形狀。腦供血不足的手術治療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去做的,特別是動脈血管堵塞超過70%,這樣引發腦缺血的機率會增加好幾倍。另外腦供血不足的手術應和藥物同時進行。

  頸椎病引起的腦供血不足:

  整脊複位療法+推拿按摩,也可以配合其他輔助療法,比如:針灸、拔罐、理療、藥物。整脊療法是核心,推拿按摩也不可少。目前國內推拿按摩的人比較多,但是專業的整脊人士很少。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