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畸胎瘤是怎麼引起的?簡述如下:
1、發病原因
畸胎瘤由兩種或三種胚層分化構成,按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分為良性和惡性,但高分化者亦有發生轉移者;惡性畸胎瘤指所有惡性的畸胎類腫瘤,即全部由未分化類胎兒發育期的組織構成。有時出現畸胎瘤惡性變指畸胎瘤內有局灶性肉瘤或癌的成分存在。
2、發病機製
按現代的分類,WHO(1993,2000)將腫瘤分為3個亞型:成熟性、未成熟性和畸胎瘤惡變。
良性畸胎瘤邊界清楚,結節狀,有完整的包膜,可呈圓形、橢圓形或分葉狀,表麵光滑,易從周圍的腦組織上剝離,僅部分與腦組織粘連緊密,對腦組織主要是壓迫,很少為浸潤。觸之腫瘤較硬韌,切麵可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實性部分的色澤和硬度依不同組織而異,囊內可有水樣黏液樣或脂樣物(似上皮樣囊腫組織),有時腫物有油狀物破入腦室,因比重關係,在腦室內自由移動,這也是術前確診的一個指標。實性部分內可嵌有骨骼、牙齒和軟骨,常有毛發混雜其間,有時因陳舊出血,囊內可含有咖啡狀液體。
如未成熟性或惡性畸胎瘤,不易識別出骨和軟骨,而囊內常因出血而有糜狀褐色液體,部分包膜不完整,預示著向周圍浸潤生長。
顱內畸胎瘤位於鞍區進行手術治療的並發症包括鞍內並發症,包括頸內動脈損傷,術後大血管痙攣、閉塞,及腦神經損傷,尤以展神經損傷為多見。鞍上操作所致的並發症,包括下丘腦、垂體柄、垂體損傷,視神經、視交叉及周圍血管的損傷導致視力減退或失明,後者也可由殘餘腫瘤出血、腫脹、鞍內填塞物過多等原因引起;鞍膈及蛛網膜損傷破裂發生腦脊液漏,可引起氣顱、腦膜炎;其他尚有蛛網膜下腔出血、雙額硬膜外血腫、癲癇等。
除惡性畸胎瘤外,多數生長緩慢,其病程與發生部位有關。位於鬆果體區或第三、四腦室者,易梗阻腦脊液循環通路,引起腦積水而發病,病程較短,多在半年左右,其他部位者,病程較長。
由於腫瘤常位於中線,所以常無明顯腦定位體征,多數病人以顱內壓增高為首發症狀,位於鬆果體區的畸胎瘤,可出現雙眼上視不能、共濟失調、性早熟、腦神經麻痹等,鞍區者可出現尿崩症、嗜睡、視力視野障礙、以及水、脂肪代謝障礙等;顱後窩者可出現小腦功能損害及頸硬等;腦室內者可出現相應的症狀體征;小腦角者可出現頭痛、嘔吐、複視、共濟失調、耳聾、眼顫、腦神經損傷及顱內高壓等。
顱內畸胎瘤如何預防?簡述如下:
1、早發現早治療是本病防治的關鍵避免有害物質侵襲(促癌因素)就是能夠幫助我們避免或盡可能少接觸有害物質
很多癌症在它們形成以前是能夠預防的1988年美國的一份報告詳細比較了國際上惡性腫瘤相關情況,提出許多已知的惡性腫瘤其外部因素原則上是可以預防的,即大約80%的惡性腫瘤是可以通過簡單的生活方式改變而預防繼續追溯,1969年Higginson醫生所作的研究總結出90%的惡性腫瘤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我們呼吸的空氣、喝的水、選擇製作的食品、活動的習慣和社會關係等
2、提高機體抵禦腫瘤的免疫力,能夠幫助提高和加強機體免疫係統與腫瘤鬥爭
我們目前所麵臨的腫瘤防治工作重點應首先關注和改善那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因素,例如戒煙、合理飲食、有規律鍛煉和減少體重任何人隻要遵守這些簡單、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識就能減少患癌的機會
腰穿時絕大多數病人腰穿測壓均有不同程度的壓力增高,腦脊液蛋白含量一般不高,少數有輕中度增高。
1、顱腦X線平片
對診斷有幫助,多數顯示有顱內壓增高征象,如發現有牙齒、小骨塊、鈣化影像,更有助於定性診斷。
2、CT掃描
CT平掃可見腫物形態不規則,結節狀及明顯分葉狀和密度不均的占位性病變,通常有實性成分(高密度),囊行(低密度)及鈣化和骨化等,多囊者較為常見,全部患者皆可見到脂肪成分,瘤內出血少見,有少數病例可見腦室內油脂狀液體隨體位變化而遊動(為畸胎瘤破潰入腦室所致)。
3、MRI
畸胎瘤由多種成分組成,故T1及T2像出現的信號也極為混雜,但邊界較清楚,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良性畸胎瘤邊界無水腫(T2像顯示清楚的高信號),如有周邊水腫,提示腫瘤為惡變成分或惡性畸胎瘤,腫瘤在注藥後瘤壁和實質部分明顯強化。
顱內畸胎瘤的飲食原則簡述如下:
1、宜食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
2、忌食
(1)忌煙酒,忌辛辣,忌油膩,忌吃生冷食物。
(2)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蔥、生蒜、胡椒粉等。
(3)忌黴變、燒焦食物,如黴花生、黴黃豆、熏肉等。
顱內畸胎瘤的治療方法簡述如下:
1、治療
手術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療方法,由於腫瘤常位於中線部位,手術多難以全切。如能全切可望治愈。不能全切者可同時行腦脊液分流術以緩解梗阻性腦積水。對於未成熟或惡性變者,術後可輔以放療或化療。放療與化療對良性畸胎瘤無效。
2、預後
由於全切除困難,部分切除後,術後常於半年內複發,故手術效果不佳。手術死亡率在24%左右。盡管顯微技術的應用使手術效果有了一定提高,但畸胎瘤可經腦脊液轉移,即使對放療和化療很敏感,多數預後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