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 臨床上對於真菌過敏性哮喘的認識已有200餘年的曆史, 1728年John Floyer報道有人在參觀釀酒廠時哮喘突然發作。1924年Von Leeuwen提出在荷蘭的哮喘病人中,發病的原因是由於潮濕。同年在美國,Cadhan報告3例由小麥鏽菌誘發的哮喘,這些發現均是真菌過敏性哮喘的研究雛形。1928年德國的Hansen醫生首次正式證實提出了15%的哮喘病人對生活環境中收集到的交鏈孢黴及青黴抗原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並證實給其中一部分患者吸入交鏈孢黴或青黴菌孢子可誘發哮喘發作。1932年Tubs報道一例哮喘患兒在每次進食發酵食物後發病,提出酵母菌及念珠菌是某些哮喘病人的發病誘因。1934年Prince等用在病人生活環境中曝皿培養真菌的方法進行觀察,發現當真菌生長旺盛時,病人哮喘症狀加重。
- 是否屬於醫保
- 否
- 別 名
- 真菌變應性哮喘
- 發病部位
- 肺 氣管
- 傳染性
- 無傳染性
- 多發人群
- 所有人群
- 並發疾病
- 就診科室
- 呼吸內科 急診科
- 治療費用
- 市三甲醫院約(1000-3000元)
- 治愈率
- 60%
- 治療周期
- 10-30天
- 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 相關檢查
- 呼氣流速,抗原皮內試驗,支氣管激發試驗,真菌培養,速發型變態反應皮膚測試
- 常用藥品
- 丙酸倍氯米鬆氣霧劑,核酪口服溶液,丙酸氟替卡鬆鼻噴霧劑
- 最佳就診時間
- 就診時長
- 複診頻率/治療周期
- 10-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