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80%的LCDD患者致病輕鏈為κ鏈,而澱粉樣變性則以λ鏈為主,原因何在?Alert等對6例LCDD患者輕鏈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均存在普通人群少見的ⅤκⅣ可變區。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將人類輕鏈ⅤκⅣ可變區與老鼠輕鏈連接後,在組織中可檢測到該輕鏈的沉積,提示ⅤκⅣ可變區參與LCDD發病。與之相反,ⅤλⅣ可變區被認為與澱粉樣變性發病有關。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為何LCDD及澱粉樣變性致病輕鏈不同。人們同時發現LCDD患者κ輕鏈可變區(ⅤκⅣ及ⅤκⅠ)的第27和(或)31位氨基酸均為亮氨酸、異亮氨酸或酪氨酸,其確切意義仍不明確,推測可能與輕鏈易於形成顆粒狀電子致密物有關。與之類似,澱粉樣變性患者的輕鏈蛋白抗原決定簇上常出現特殊的酸性基團,被認為可能與輕鏈纖維樣沉積有關。15%~30% LCDD患者血、尿輕鏈濃度不高,但組織中仍有輕鏈蛋白的沉積。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輕鏈均經過糖基化修飾。因此有人推測糖基化可促進輕鏈蛋白在組織中的沉積。
二、發病機製
其發病機製類似於原發性澱粉樣變,隻是沉積的輕鏈片段主要是κ鏈,而且以輕鏈的恒區為主,並不具有形成澱粉樣變纖維所必備的生化特性。LCDD引起腎小球硬化的機製亦未完全清楚,有研究發現LCDD病人的腎小球係膜細胞通過自分泌機製產生TGF-β,反過來又促進係膜細胞過度產生基質蛋白,如膠原Ⅳ、層黏蛋白和纖維連接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