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病因未明,可能與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有關。最常發生於兒童感染的恢複期,如猩紅熱、鏈球菌性咽炎與扁桃體炎、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水痘、麻疹、傳染性肝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敗血症、粟粒性結核與斑疹傷寒等。但是,也可沒有前驅疾患。
二、發病機製
由於高熱、微小梗死性血栓、毒素、膿毒性栓塞,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後者又可導致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與其他凝血因子的耗竭以致發生彌漫性瘀斑。在傳染病後發病的患者亦可能是由於細菌內毒素本身的抗原致敏了血管內皮而致病。本病中有廣泛血栓形成和血管周圍炎性浸潤而認為是一種Shwartzman現象。
病理可見表皮和部分真皮往往廣泛壞死,大皰部位的表皮與真皮分離,壞死區附近真皮中血管栓塞,栓子由血小板、纖維蛋白等組成。血管內無炎症反應,真皮內有大量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