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動脈腔靜脈瘺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ACF依病因可分為自發性(占80%)、創傷性(占15%)、醫源性(占5%)3類。其中自發性ACF中90%以上由動脈硬化性腹主動脈瘤所引起,亦可見感染性腹主動脈瘤,Marfan綜合征、Ehler-Danlos綜合征及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合並ACF。
合並ACF的腹主動脈瘤瘤體常較大,其直徑多在6cm以上,最大者達13cm.平均為11cm。由於腹主動脈與下腔靜脈緊密毗鄰,隨著瘤體增大,將與周圍組織(尤其是下腔靜脈)炎性粘連,加以搏動性壓力的持續作用,使腹主動脈瘤右後壁與下腔靜脈壁受壓壞死,最終形成ACF,其發生部位多在主動脈遠端或位於髂總靜脈彙合部稍上方。
二、發病機製
當ACF形成後,血液從壓力高的動脈循環向壓力低的靜脈內分流,使靜脈壓上升,回心血量增多,心髒前負荷加重,心肌收縮代償性增強,心排血量與心率增加,導致心肌肥厚甚至心髒擴大,最後可形成難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瘺孔直徑>1.5cm時將危及生命。合並冠心病者危險性更大。
另一方麵,由於瘤體遠端動脈血流減少,腎髒灌注壓下降,直接引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並進一步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氯化鈉回吸收增加,甚至引起氮質血症。主動脈-腔靜脈的分流亦將引起下肢缺血,並因腔靜脈高壓使盆腔髒器淤血、下肢水腫。
上述病理生理變化的程度與進展速度取決於瘺孔大小、距心髒距離、分流量大小、瘺孔形成的時間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