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發生爆炸時,傷員多在爆炸點附近。爆炸後產生的巨大氣波(即衝擊波)襲擊傷員的胸部,胸壁撞擊肺組織;因反作用原理,衝擊波過去後肺髒回撞於胸壁,這兩次加壓和減輕的損傷,引起肺實質毛細血管的破裂出血,與肋骨相對應的肺表麵尤為明顯。衝擊波本身直接作用於人體所造成的損傷稱為爆震傷。同時,衝擊波的動壓(高速氣流衝擊力)將人體拋擲和撞擊以及作用於其他物體後再對人體造成間接損傷。衝擊波的高溫可引起體表或呼吸道燒傷。衝擊波可使人體所有組織器官損傷,其中含氣器官尤易損傷。組織器官損傷的程度取決於壓力峰值的大小、正壓作用時間長短以及壓力上升速度快慢。衝擊傷的臨床特點:①多處損傷,常為多發傷或複合傷,傷情複雜,②外輕內重,體表可完好無損,但有明顯的症狀和嚴重內髒損傷。③迅速發展,多在傷後6小時內也可在傷後1~2天內發展到高峰,一旦機體代償功能失調,傷情可急轉直下,難以救治。在理論上,衝擊傷既包括衝擊波的超壓-負壓引起的直接損傷即爆震傷,還包括動壓引起的損傷和燒傷,但在臨床上,衝擊傷與爆震傷常混為一談。
二、發病機製
爆炸產生的高壓氣浪或水波浪衝擊胸部時可使胸壁撞擊肺組織,緊隨高壓後的負壓波亦可使肺碰撞胸壁,致肺挫傷,肺毛細血管出血,小支氣管和肺泡破裂,使肺泡為血和組織液充滿,失去通氣及彌散功能,嚴重缺氧;肺組織廣泛性肺水腫。嚴重者並有肺裂傷,可引起血胸和氣胸。此外,氣體尚可進入肺血循環引起氣栓;若大量氣栓進入腦動脈和冠狀動脈,可立即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