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解剖異常 腸係膜過長及腸係膜未固定於後腹壁者,致使腸袢活動度較大,多發生扭轉,多為先天畸形,小腸的Meckal憩室、小腸的旋轉不全,都是腸扭轉的原因,但也有一些病例無明顯原因。先天異常可能存在種族差異,至少各國發病率有明顯的不同,如前蘇聯、芬蘭、波蘭較多見,而英美卻少見。如先天性小腸旋轉異常,腸袢兩端間的距離因解剖異常或炎性粗糙而過短,腸係膜因有炎性粘連而致係膜根部有縮窄者;腸袢因索帶狀的粘連而固定於腹部的某一點者,亦可引起腸袢扭轉。
2.誘發因素 小腸扭轉除上述因素外,還需誘發因素才能促使扭轉形成,主要為腸袢的重力作用或體位的突然改變所造成的梗阻性因素。在我國,農村中腸扭轉發病率較高,這是與食物中纖維素過多和餐後勞動有關。飽食後腸管重量增加,促使腸蠕動加強。當餐後立即參加劇烈勞動,身體前俯時,由於重力而下垂的腸袢向某一方向旋轉產生輕度扭轉,而當身體突然直立時,由於慣性關係腸係膜繼續旋轉而加重了扭轉的程度,便可產生急性完全性腸扭轉。食物中纖維殘渣過多,腸腔中因便秘及蛔蟲團塊等的積滯而重量明顯增加。
小腸扭轉對腸梗阻發生取決於受累腸袢的長度,如扭轉的腸袢短小,管腔極易梗阻;扭轉的腸袢較長,腸袢的扭轉可不明顯,亦不發生梗阻症狀。
二、發病機製
小腸梗阻的兒童患者多為腸道發育畸形所致;成年患者多繼發於一定的病理基礎之上,如手術後局部的粘連、腸係膜腫瘤、係膜過長等,小腸扭轉多為順時針方向,通常超過270°。小腸扭轉發生後是否有腸梗阻的表現還與發生扭轉的腸袢長短和扭轉的度數有一定的關係。一般而言。扭轉的腸袢短小時更容易出現梗阻,而腸袢較長時,一般需要扭轉180°~360°以上時才會造成梗阻。小腸扭轉發生後其係膜也隨之發生扭轉,腸係膜血管被扭曲壓迫,影響腸袢的血運,容易發生腸穿孔和腹膜炎。
扭轉可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後者有時可自行回複,也可能發展為完全性。扭轉可涉及部分小腸或全部小腸,也常見於乙狀結腸。扭轉使係膜絞窄,先壓迫靜脈,回流受阻,組織充血水腫;繼而發生動脈供血障礙。腸管早期腫脹,呈紫紅色,顏色逐漸轉暗,最後成為黑色,失去彈性和光澤,並有血性滲出及臭味。腸腔有較多血性液。腸係膜水腫增厚,可有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