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扭轉一般治療
一、治療
在病程的早期可先試行非手術療法,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病情較重或有腹膜刺激征,則應及時采取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
(1)適應證:①全身情況好,血壓、脈搏基本正常的早期扭轉;②無腹膜刺激征或經初步非手術療法明顯好轉者;③X線片上無腸穿孔壞死征象者。對年老體弱不宜接受手術、無絞窄的扭轉,也可以試用。
(2)方法:除常規進行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應用抗生素等基本治療外,還可選用以下方法。
①顛簸療法:病人取膝肘(掌)位,加大膝肘間的距離,充分暴露下腹。術者立於病床一側,或將擔架放在地上,虛騎於病人之上,兩手合抱病人腹下,然後抬起腹部突然放鬆,逐漸加大顛簸幅度。如果腹脹明顯,可將腹部左右搖晃,上下反複顛簸。重點在臍部和臍下部。一般一次連續施行3~5min後休息片刻,至少要連續施行3~4次。通常在1~2次顛簸後即有輕鬆感,症狀可減輕。如顛簸後無便意,可給少量肥皂水灌腸,以刺激腸蠕動。
②推拿療法:病人取仰臥位。先在腹部塗以滑石粉,再以輕柔手法由劍突向右下腹方向撫摸2~3min。然後進行繞腹周推拿,但一定要與扭轉方向相反,否則可使扭轉加重。手法可由輕逐漸加重,但不可過大,有效時腹部的抵抗感減輕乃至柔軟,此時常可聽到腸鳴音亢進,也有明顯的氣過水音。推拿時可根據需要改變病人體位,重點推拿有觸脹感的部位。如腹壁張力過大,可取胸肘(掌)體位,以使之放鬆。經推拿10~20min如無便意,可讓病人起床活動,間隔1~2h,再推拿1次。若有效,則有大量稀便排出,腹部體征也隨之減輕或消失。
2.手術治療 對於病情重,已有腹膜刺激征或非手術治療無效者,應在積極的術前準備後早期手術。金淩應等研究了107例小腸扭轉發病時間與病死率的關係,發現小腸扭轉2h內施行手術者,病死率0%;扭轉6h以上施行手術者,病死率約35%;隨著時間的推延,病死率逐漸升高。
手術進腹後首先將因扭轉而膨脹的腸袢挽出切口外,仔細檢查其係膜扭轉的方向和扭轉程度,並判斷腸袢的生機,再依據其腸管的生機決定手術方式。有兩種基本術式:
(1)小腸扭轉複位術:複位前先行減壓,一方麵可避免膨脹的腸袢在複位時發生破裂,另一方麵可以減少腸內容物中毒素吸收。複位時將扭轉的腸袢按其相反方向回轉複位。複位後如腸管血運恢複,無壞死,則需進一步解決複發的問題;如移動性盲腸可固定於側腹壁,乙狀結腸過長部分折疊固定於降結腸內側。
(2)腸切除吻合術:確定腸袢已壞死無疑,應先阻斷已壞死腸管的血管,再行複位切除,以阻止腸腔內毒性物質吸收。腸切除術後所留小腸過短時將會出現嚴重的病理生理紊亂—短腸綜合征。因此,需要作小腸廣泛切除時應持特別慎重的態度,盡可能多地保留哪怕1cm的小腸。如病人情況尚好,可做一期腸切除吻合。
二、預後
腸扭轉是各類腸梗阻中較嚴重的一種,病死率可高達15%~20%以上。早期診斷和恰當的治療是改善預後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