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枝膠質細胞瘤及間變少枝膠質細胞瘤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少枝膠質腫瘤的發生與19號染色體長臂(19q)的雜合子丟失有關。
二、發病機製
少枝膠質細胞瘤多位於白質內,可見位於皮質者,腫瘤外觀灰紅色,質軟,浸潤範圍常較廣泛,有向深部中線結構浸潤性生長的傾向,如侵犯側腦室壁、透明隔和丘腦連合。40%腫瘤內有鈣化團,20%有囊性變。與腦組織之間的界限較清楚,有時可見假包膜。部分腫瘤產生黏液樣變,聚集成膠凍樣物質。
顯微鏡下腫瘤細胞膨脹性生長,形狀均勻一致,外形小而圓,很少有突起,胞核圓形,核分裂象少見,染色深;胞質少而透亮或呈噬酸性,用銀浸潤法(碳酸銀)染色見細胞為圓形,胞質染黑色並能見到少而短的細胞凸起。細胞排列呈索條狀或片狀。血管豐富,有血管內膜增生和周圍結締組織增生。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的形狀更圓,核較大而染色較淺,胞質較多,核分裂象較常見。在腫瘤內常見纖維束及散在的神經元細胞。1/2~2/3的腫瘤內鈣化球或血管壁內有礦化改變。部分腫瘤內可見成堆的微囊變、黏液性變性與壞死。腫瘤邊緣可見星形膠質增生。免疫組化染色發現,由於少枝膠質細胞瘤細胞內含有微管,而非膠質纖維,因此少枝膠質細胞瘤細胞GFAP染色為陰性,其間可有少量GFAP陽性的反映性星形細胞。個別可見腫瘤細胞隨腦脊液播撒。電鏡下,可見腫瘤細胞密集排列,少見細胞外間隙,細胞質呈疏電子性,對應光鏡下呈蜂窩狀結構,內有少量核糖體及內質網和微管等。可見大量線粒體,胞突較少,亦呈疏電子性,片狀分布於胞體周圍,內含微管結構,但無連接結構,偶然可發現發育很差的點狀致密體。腫瘤內可廣泛見到很像星形膠質細胞的中間型細胞,可能代表腫瘤細胞向星形細胞分化。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的核分裂象尤其突出。
間變性少枝膠質細胞瘤同樣有明顯的鈣化,惡性程度高者腫瘤組織學形態與膠質母細胞瘤相似,與少枝膠質細胞瘤的根本區別為腫瘤細胞極豐富,形態多樣,核質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多見。腫瘤血管內皮增生明顯,並有腫瘤壞死現象存在。極個別可發生顱外轉移,以骨、淋巴結、肺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