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遺傳 拇外翻畸形的發生與先天性因素有關,約一半病例有遺傳因素。Lake認為第1蹠骨內翻是畸形的主要原因。臨床所見不少患者第1楔骨呈內側窄的楔形,致使蹠趾關節向內傾斜。但在筆者一組76隻足拇外翻中,僅9隻足的第1蹠骨內翻超過12°。按Carr的標準,第1、2蹠骨夾角為9°,超過此標準者也僅一小部分,可見蹠內翻不是先天的。此76足中有11隻於McBride術後,第1、2蹠骨夾角減少2°~4°,顯然是拇外翻糾正後,拇伸肌、拇屈肌的弓弦狀作用減少,以及內收肌移至第1蹠骨的影響。同時,拇外翻後,肌肉的弓弦狀作用,必產生推蹠骨向內翻的力量。
2.穿高跟尖頭鞋 是拇外翻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尖頭鞋的前部為三角形,高跟站立時,足前部被塞入一窄小的三角形區域內,堅硬的鞋麵迫使拇趾外翻並略外旋,小趾內翻略內旋,中間3趾近端趾間關節強度屈曲,蹠趾關節和遠端趾間關節過度伸直。
3.各種炎症 尤其是類風濕,常因關節破壞形成向外半脫位,呈拇外翻畸形。
(二)發病機製
由於拇長伸肌、拇長屈肌和拇收肌緊張牽拉,拇趾沿其長軸外旋外翻趾甲向中線,並繼續加重。在內側拇展肌和拇短屈肌內側頭及其內籽骨向外移位,失去外展作用,進而在外側的拇收肌與拇短屈肌外側頭攣縮,外側關節囊攣縮並增厚,拇趾向外半脫位,外側籽骨變大,移於第1、2蹠骨頭之間,拇趾外翻推動第1蹠骨內翻,使足橫弓加寬,至蹠骨頭內側被鞋幫擠壓摩擦,發生拇囊炎,疼痛,進而第1蹠骨頭變大,形成向內側突出的骨贅。由於拇收肌緊張勞損,足橫弓變平,第2、3蹠骨頭向蹠側端塌陷,負重、摩擦致該處皮膚增厚形成胼胝。拇趾向外翻、擠壓第2趾,占據2趾之位置,將2趾抬起與拇趾重疊,使2趾蹠趾關節過伸,近端趾間關節屈曲,成為錘狀趾,突出於拇趾與第3趾背側,近端趾間關節背側受鞋麵摩擦、擠壓,亦產生胼胝疼痛(圖1)。
拇蹠趾關節處於半脫位的位置,在長時間不正常應力的作用下,逐漸出現骨關節炎,關節間隙變窄,骨質變硬,更為疼痛。
拇外翻的病理改變歸納為:①拇外翻,蹠趾關節半脫位;②第1蹠內翻、拇囊炎;③第2、3蹠骨頭處胼胝;④第2趾呈錘狀趾;⑤第1蹠趾關節骨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