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1、飲食改變和輔食刺激:
嬰幼兒期為腸蠕動節律處於較大變化時期,易發生腸蠕動紊亂,且外界引起腸套疊的因素較多,如增添輔食或食物性質、環境、氣溫的改變,腸管本身疾病如腸炎等誘發腸蠕動紊亂而引起腸套疊。
2、局部解剖因素:
嬰幼兒回盲部較遊動,回盲瓣呈唇樣凸入盲腸,當回腸蠕動發生異常時,即可牽拉腸壁形成套疊。
3、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
引起回盲部集合淋巴結腫大因素:小兒腺病毒或輪狀病毒感染後,可引起末端回腸集合淋巴結增生,局部腸壁增厚,甚至形成腫物向腸腔突起構成套疊起點,加之腸道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刺激,蠕動增強,導致發病。
4、免疫反應不平衡因素:
原發性腸套疊多發生於1歲以內,是機體免疫功能不完善時期,腸壁局部免疫功能易破壞,蠕動紊亂而誘發腸套疊。繼發性腸套疊多因腸壁或腸腔內器質性病變,如腸息肉、腫瘤、腸壁血腫、梅克爾憩室、腸囊腫翻入腸腔,牽帶腸壁作為起點而引起腸套疊,發病率約占2%~5%。
二、發病機製:
腸套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1、原發性腸套疊:
90%的腸套疊屬於原發性,套入腸段及周圍組織無顯著器質性病變。腸套疊可有一個起始點,隨著腸蠕動,其近端的腸管套入遠端的腸腔中。幾乎每個病人術中均可發現位於套入腸段頭部的腸壁淋巴結腫大。
腸套疊一般好發於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炎後,50%以上與腺病毒和輪狀病毒感染有關,這也解釋了Peyer集合淋巴結腫大的原因,而腫大的Peyer集合淋巴結凸入腸腔可能正是激發腸套疊的誘因。
2、繼發性腸套疊:
腸套疊起始點有明確病理異常的占2%~12%,包括:美克爾憩室、闌尾、息肉、腫瘤、過敏性紫癜導致的黏膜下出血、非霍奇金淋巴瘤、異物、異位胰腺或胃黏液、腸重複畸形等,其中美克爾憩室最為常見。患兒發病年齡越大,存在繼發性腸套疊的可能越大。
腸套疊一般是近端腸管套入遠端腸管,若遠端套入近端(稱逆行性腸套疊)較罕見。絕大多數是單發性腸套疊,偶見多發性腸套疊同時發生者。
腸套疊的外管部分稱為鞘部,進到裏麵的部分稱為套入部,共3層腸壁。有時整個腸套疊部分再套入遠端腸管內則成為複套共5層腸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