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畸形病因: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形態發生是受遺傳因素控製的,先天畸形的發生絕大多數與遺傳有關,如染色體畸變、單基因遺傳、多基因遺傳等。
2.環境
環境中的一些物質可以造成胎兒畸形。在分析某個致畸因子的致畸風險時,應該考慮該致畸因子的作用強弱、劑量大小、持續時間、孕母的遺傳背景以及當時的孕齡等。常見的致畸因子有:
1)輻射:
其中離子電磁輻射有較強的致畸作用,包括α、β、γ和X射線,其致畸作用與各射線的穿透力有關。日常,人們都或多或少地接觸射線,有的人還因居住環境或職業關係可能接觸更多的射線,但對其致畸作用要具體分析。非電離性輻射,包括短波、微波及紫外線等,其致畸作用較弱。其中紫外線對DNA修複機製有缺陷的患者是一種致突變因子。
2)X線:
一般說,診斷性X線檢查,對胎兒的危害不大,但也與照射部位有關,例如膽囊造影隻使胎兒接受0.000006Sv(注:Sv是劑量當量單位,1Sv=100rem);而鈉灌腸造影檢查,由於直接照射骨盆,則可使胎兒接受0.0035Sv。另外,治療劑量要大得多。治療腦腫瘤、乳腺癌(單側)均可使胎兒接受0.09Sv,治療肺癌可接受0.25Sv。所以,用於治療的X線有致畸的危險。
3)同位素:
各種組織對不同的同位素吸收量不同,例如口服5mci的131I,甲狀腺可接受100Sv,而性腺隻有0.12Sv;口服4mci 32P,有1.0Sv進入骨髓、肝、脾,而其他部位則不過0.1Sv。另外,胎兒對同位素的吸收程度還與胎齡有關,例如胎兒在第10周,從循環中結合的碘比母親甲狀腺結合的還要多。因此孕婦必須用放射性碘進行診斷時,應在胎齡第5~6周之前進行,即在胎兒甲狀腺分化之前完成。
X線、同位素、還有其他外源性離子輻射對分裂細胞的影響,包括殺傷細胞、抑製有絲分裂、改變細胞的正常遷移和彼此聯係,以及造成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等。植入前期,大劑量照射可導致胚胎死亡,這是由於致死性染色體畸變或細胞分化受損所致。胚胎兩周後的任何時期接受超過1.0Sv的射線,均可造成器官畸形或生長受阻,其中以中樞神經係統最為敏感,0.25Sv時就可發生小頭畸形,智力低下,有實驗證明,不伴有神經係統導常的其他畸形,則可謂並非由輻射引起,此劑量目前為大多數所接受的致畸劑量標準,胎兒接受0.25Sv以上的照射,有致畸危險。美國學者大多數以0.1Sv作為閾值來推斷致畸危險。有時盡管不發生畸形,但輕微的損傷可引起智商降低,將來癌變也很難排除與輻射的關係。
3.病毒和感染可致畸
病毒感染有風疹、巨細胞病毒感染、水痘及單純皰疹B。其他病毒感染的致畸問題,目前尚無足夠的證據。畸形兒是否與感染有關,可通過檢查IgM來判定,受感染的新生兒IgM上升。也可進行病原基因檢測。
1)風疹:
前四周受感染,致畸危險為61%,5~8周時為26%,9~10周時為6%。風疹綜合征的畸形包括眼、耳、心、造血係統、中樞神經係統、肺、肝和骨。神經係統損傷如小頭、智力低下,眼的缺陷方麵有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小眼球等。
2)水痘:
致畸危害隻是在胚胎前16周或產前4天之內發生。前16周感染,可致畸,包括眼的缺陷如白內障、小眼球、視神經萎縮以及腦損傷和肢體發育不全等。分娩前4天孕婦感染水痘,有20%的新生兒死亡。
3)巨細胞病毒感染:
大約有10%的感染胎兒出現神經係統損傷。可有智力減低、耳聾。還可有低出生體重、小頭、肝脾腫大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視神經萎縮等。進行病毒分離和尿中脫落細胞查找病毒包涵體,均可證明感染的存在。
4)弓形蟲感染:
主要表現為眼的疾患,90%有脈絡膜炎,50%~60%有癲癇、小頭和腦積水。即使感染得到控製,也常遺留眼或腦的損害。
4.化學藥物
苯妥英鈉可致成輕、中度生長發育及智力障礙。妊娠期服用此藥,胎兒致畸危險為1/10~1/3。三甲雙酮(抗癲癇藥)會造成胎兒智力低下、發育緩慢、麵部發育不良、唇齶裂、房間隔缺損及兩性畸形。孕婦服用丙酮苄羥香豆素(抗凝劑),可引起胎兒軟骨發育不良,多表現為低出生體重及智力低下,中樞神經係統有異常。早孕婦女服用此藥,胎兒約1/3發生畸形。氨基蝶呤(抗葉酸劑),曾被用於進行人工流產,未流產者可造成胎兒多發畸形,其衍生物氨甲蝶呤有同樣致畸作用。在抗生素藥物方麵,四環素可與骨鹽形成複合物,使牙變色;鏈黴素可致胎兒耳聾。激素方麵,雄激素去甲睾丸酮衍生物用於避孕,可使女胎男性化,對男胎無不利影響;雌激素複合物氯菧酚胺可致畸,使非整倍體增加,可出現椎骨、心髒、肢體的畸形;皮質激素有誘發缺肢、先天性心髒病的報道;胰島素可使神經管缺陷增多,還可造成先天性心髒病和肢體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