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乙型肝炎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新生兒感染HBV主要有母嬰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引起。主要由病毒引起,如乙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及腸道病毒等。弓形體原蟲、李司忒菌、梅毒等,亦是本病的病因之一。
1.母嬰傳播
母嬰垂直傳播具體有:
(1)經胎盤傳播:母親在妊娠時感染HBV,或者是慢性HBV攜帶者,均可將病毒傳給胎兒。
(2)經產道感染:新生兒娩出時吞入帶有HBV的陰道液而被感染。
(3)由母乳感染:新生兒以HBsAg陽性的母親乳汁喂養,而被感染。
(4)生後密切接觸:由於接觸了感染母親的唾液、初乳、汗液、血性分泌物,而被感染。
小兒受染的機會與母體在分娩時的病毒傳染力關係密切,如孕母在乙肝的急性期分娩,其胎兒及產後2個月內的嬰兒60%~70%受染。母為HBsAg陽性伴有或無症狀的HBV攜帶者,其母嬰傳播的發生率,在歐洲及北美發生率均很低,而亞洲卻高達40%~50%。母為攜帶者而e抗原(HBe)陽性則80%~85%嬰兒受染。
2.水平傳播
主要是注射和輸注血液製品和生活密切接觸傳播。此外,新生兒出生後,也可由周圍的病人、帶菌者,及病毒汙染物的接觸與食入而感染。受染的嬰兒是否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Rosendaht認為,這取決於嬰兒種族而不同,可能是不同種族免疫力有差異。
二、發病機製
一般認為HBV對肝細胞無直接損害。肝細胞的病變主要是機體對受染肝細胞的免疫反應引起的。HBV感染時,先由單核巨噬細胞攝取病毒抗原,加工並提呈給Th細胞,Th細胞活化增殖並釋放白細胞介素-2(IL-2),IL-2刺激被HBV抗原致敏的Tc細胞發生克隆性增殖,形成大量效應性T細胞,攻擊受HBV感染的肝細胞,導致肝細胞的變性壞死。Tc細胞攻擊的靶抗原,主要是肝細胞膜上的HBcAg和HBeAg。隻有同時表達靶抗原和Ⅰ類MHC抗原的肝細胞,才被Tc細胞識別、攻擊和破壞。αβγ幹擾素均能增強肝細胞表達Ⅰ類MHC抗原。Tc細胞對靶肝細胞的識別與結合,還有黏附分子的參與。受染的肝細胞表麵表達Fas抗原,而活化Tc細胞表麵則表達FasL,兩者相結合時,啟動肝細胞核內程序死亡基因,引起細胞凋亡。HBV感染可使肝細胞膜特異脂蛋白(LSP)變性,形成“自身抗原”,刺激B細胞產生相應IgG抗體。IgG抗體其Fab端與肝細胞膜LSP結合,其Fc端與殺傷細胞(K細胞)Fc受體結合,激活K細胞殺傷肝細胞,即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反應(ADCC),屬自身免疫反應。各型肝炎的發病取決於機體的免疫狀況和乙肝病毒的消長關係。一般認為,機體免疫反應正常者,感染HBV後,功能健全的Tc細胞攻擊受染的肝細胞,特異性抗體清除從溶解肝細胞釋放出的HBV,病毒清除,感染終止,臨床表現為急性肝炎;免疫亢進者,由於抗HBs產生過早、過多,迅速破壞大量肝細胞,形成抗體過剩的免疫複合物,導致局部過敏壞死反應,而引起急性或亞急性肝炎;免疫力低下時,由於抗HBs產生不足,不能有效清除體內HBV,使得HBV繼續侵犯新的肝細胞,形成慢型肝炎或慢性HBV攜帶狀態。小兒多由於免疫係統尚未成熟,往往成為慢性乙肝和慢性HBV攜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