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病因
一、 發病原因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屬於黃病毒科,基因組為單正鏈RNA,有包膜和核衣殼。主要有5個基因型,其分布有地域性,我國以Ⅱ型和Ⅲ型為主。HCV在細胞培養中增殖困難,黑猩猩是目前惟一理想的模型動物。加熱100℃ 10min、紫外線、20%次氯酸和氯仿處理可滅活病毒。
丙肝病毒經血傳播,潛伏期較長,感染後可長期帶毒或導致丙肝,丙肝更易發展為慢性肝炎。但HCV在血清中滴度較低,長期未能用血清學方法檢出。抗HCV出現較晚,慢性感染者抗HCV可持續高滴度。HCV對有機溶劑敏感,甲醛、37℃ 96h、60℃ 1h、100℃ 5min均可滅活。
二、發病機製
丙型肝炎(viral hepatitis C)的致病機製未完全明確。現認為HCV有直接致細胞病變作用,又能誘導免疫性損傷。特異性CTL是機體清除HCV的主要機製,同時又是直接或間接破壞感染肝細胞的重要原因。Fas抗原介導的感染肝細胞凋亡亦參與肝細胞壞死的機製。
HCV進入體內之後,引起病毒血症。血漿中HCV濃度約為100—100000000/ml。病毒血症間斷地出現於整個病程。在第一周即可從血液或肝組織中用PCR法檢出HCV RNA。第2周開始,可檢出抗HCV。少部分病例感染3個月後才檢測到抗HCV。由於缺乏適當的細胞培養體係,HCV致病機製方麵的研究受到一定限製。
目前研究認為HCV致肝細胞損傷有下列因素的參與,其中免疫應答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1)HCV直接殺傷作用:HCV在肝細胞內複製幹擾細胞內大分子的合成,增加溶酶體膜的通透性而引起細胞病變;另外,HCV表達產物(蛋白)對肝細胞有毒性作用,在體外表達HCV某些蛋白(如包膜蛋白)時,發現它們對宿主菌或細胞有毒性作用。
(2)宿主免疫因素已證實肝組織內存在HCV特異細胞毒性淋巴細胞(CD8 T細胞),可攻擊HCV感染的肝細胞。另外,CD4 Th細胞被致敏後分泌的細胞因子,在協助清除HCV的同時,也導致了免疫損傷。
(3)自身免疫,HCV感染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改變,如膽管病理損傷與自身免疫性肝炎相似;常合並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檢出多種自身抗體,如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單鏈DNA抗體、抗線粒體抗體等,均提示自身免疫機製的參與。
(4)細胞凋亡:正常人肝組織內無Fas分子的表達HCV感染肝細胞內有較大量的Fas表達,同時,HCV可激活CTLFasL五,Fas和FasL是誘導細胞凋滅亡的膜蛋白分子,二者結合導致細胞凋亡。
HCV感染後易慢性化,超過50%的HCV感染者轉為慢性化的可能原因主要有:
(1)HCV的高度變異性。HCV在複製過程中由於所依賴之RNA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在HCV RNA的複製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同時由於機體免疫壓力使HCV不斷發生變異,甚至在同一個體出現變種毒株,病毒即以此來逃避宿主機體的免疫監視,導致慢性化;
(2)HCV對肝外細胞的泛嗜性。特別是存在於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中的HCV,成為反複感染肝細胞的來源;
(3)HCV在血液中滴度低,免疫原性弱,機體對其免疫應答水平低下,甚至產生免疫耐受,造成病毒持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