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胃腸道動力紊亂 IBS患者小腸消化間期移行性複合運動異常,周期明顯縮短,空腸出現較多離散的叢集收縮波,且腹痛發作者中68%與之有關。這些變化在應激和睡眠中更為明顯。另外,腹瀉型IBS患者小腸、結腸轉運時間增快,而便秘型患者則明顯減慢。上述變化與IBS的症狀關係尚不明確。
2.內髒感覺異常 內髒敏感性增高是IBS的重要病理生理機製,也是IBS的生物學標誌之一。研究發現IBS患者多數具有對管腔(直腸)擴張感覺過敏的臨床特征,其平均痛覺閾值下降、直腸擴張後的不適程度增強或有異常的內髒-軀體放射痛,提示脊髓水平對內髒感覺信號處理的異常。
3.精神因素 心理應激對胃腸道功能有顯著影響,它在IBS症狀的誘發、加重和持續化中起重要作用。心理社會因素對IBS的影響可表現為:對胃腸生理的作用,對疾病的體驗、疾病行為和疾病後果的影響,對行為幹預指征的影響。嚴重的負性生活事件在IBS患者中具有更高的發生率。胃腸門診中相當部分患者伴有心理障礙,其中以焦慮、抑鬱為主。
4.腸道感染 部分IBS患者在發病前有腸道感染史,在由各種病原,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胃腸炎患者中20%~25%在急性感染後發生腸功能紊亂,有10%可發展為感染後IBS。腸道感染可對腸黏膜上皮屏障和腸道黏膜免疫係統產生影響,導致腸功能紊亂,誘發IBS。肥大細胞是腸道黏膜組織中最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腸道炎症時,肥大細胞受到抗原刺激而脫顆粒,其介質可直接作用於平滑肌細胞或分泌細胞,也可能首先興奮其周圍的神經細胞,再由後者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5.其他 部分IBS患者的症狀與食物有關,可加重其症狀。食物中的纖維發酵可能是過多氣體產生的原因。此外,腸道菌群的紊亂可能也是產生症狀的原因之一。
二、發病機製
IBS的病因和發病機製尚未完全闡明。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礎是胃腸動力紊亂和內髒感覺異常。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不清,近年來已注意到腸道急性感染後可引起IBS。另外心理社會因素與IBS的發病也有密切關係。因此,IBS可能是由於某些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單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