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外陰黑棘皮病發病原因尚未清楚,可能是由一種細胞水平的增強刺激因子作用於角質形成細胞及成纖維細胞的受體所致。腫瘤產物似乎是惡性黑棘皮病的病因,但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多數無惡性腫瘤的黑棘皮病病人的病因,胰島素與其經典受體結合產生生物學作用,其受體是一種單基因編碼的糖蛋白,位於第19對染色體的短臂上,在細胞膜上胰島素與其受體結合形成複合物,使細胞質溶解,以後此受體可重複利用或在溶酶體中降解。在此種複雜過程中胰島素受體功能可被多種缺陷阻斷,產生胰島素抵抗。這些缺陷包括缺乏胰島素或有胰島素抗體,經典胰島素受體數量減少或結合力減弱,也可由於未能激活酪氨酸激酶受體而致異常信號傳遞。胰島素抵抗亦可發生於胰島素樣受體,如高濃度的胰島素可激發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並介導表皮細胞增殖,又如高濃度胰島素也可以與生長介質樣肽受體結合,刺激生長,形成A型綜合征。有些黑棘皮病病人有胰島素受體抗體,說明黑棘皮病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現象和特征有關,也可以解釋各種B型綜合征出現的症狀。惡性黑棘皮病多數是由腫瘤產物的分泌物引起,此種分泌物具有在細胞受體水平上胰島素樣活性,其中如轉化生長因子(TGF-a)在結構上與表皮生長因子(EGF)相關,但抗原性相異是可能發生黑棘皮病的因素,因為在體外試驗中其對角質形成細胞有顯著的促進有絲分裂的作用。
黑棘皮病也可能由藥物或自身免疫作用引起,如皮下注射胰島素可引起局部黑棘皮病,有1例黑棘皮病發生於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二、發病機製
高濃度的胰島素可通過胰島素樣生長因子α-1(IGF-1)刺激DNA合成及細胞增殖,皮膚角朊細胞、卵巢和心髒存在IGF-1受體。惡性黑棘皮病患者的腫瘤分泌產物具有胰島素樣活性,其中如轉化生長因子a′(IGF-α)在結構上與表皮生長因子(EGF)相關,前者可通過EGF受體的放大作用而促進角朊細胞有絲分裂,使其明顯增殖而引發本病,此外,也可由作用於細胞受體水平的其他因素如藥物(煙酸、己烯雌酚、胰島素)或自身免疫作用促發本病,如有報道皮下注射胰島素可引起局部黑棘皮病,腎移植患者免疫抑製治療後發生黑棘皮病。
組織病理:表皮輕、中度角化過度及乳頭瘤樣瘤增生,棘層不規則增厚,真皮乳頭呈指狀向上突起,乳頭間凹陷處有輕、中度棘層肥厚,並充滿角質,乳頭頂部及周圍表皮發層變薄,基底層有輕度色素增加,真皮可見嗜黑素細胞,血管周圍輕度淋巴細胞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