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引起細菌性鞏膜炎的常見致病菌有:假單孢菌科(pseudomonadaceae)的假單孢菌(pseudomonas)、鏈球菌屬(streptococcaceae)的鏈球菌(streptococcus)、細球菌科(micrococcaceae)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和腸道菌群(enterobacteriaceae)的變形杆菌(proteus)等。
2.鞏膜異物、眼部手術或術後β射線照射、局部應用免疫抑製藥物及眼外傷作為鞏膜炎的誘因逐漸被重視。近年來,國內外報道較多的是長期配戴角膜接觸鏡引起的角膜損害,加上鏡片本身和保存液易被汙染,故引起角膜感染。綠膿杆菌(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條件致病菌,所致眼部感染多發生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和患者。銅綠假單胞菌引起外源性鞏膜炎最常見,先發生角膜炎並向鞏膜擴散引起。結膜囊內尚有14%~20%可分離出鏈球菌,通常不致病。肺炎鏈球菌性鞏膜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cleritis)也是由角膜感染擴散或翼狀胬肉術後行β放射線照射繼發引起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變形杆菌性鞏膜炎少見。
二、發病機製:
1.鞏膜的正常結構和防禦機製被破壞以及外源性細菌侵入鞏膜組織,可產生局部炎症。細菌性鞏膜炎常由最初的結膜和角膜的感染擴散所致。危險因素包括角膜接觸鏡損害、近期眼部手術或縫線反應(翼狀胬肉切除後放射治療或局部應用免疫抑製劑、視網膜脫離的鞏膜環紮術或鞏膜電凝、冷凝或斜視手術等),使結膜再生困難或繼發感染,形成持續鞏膜暴露,發生鞏膜炎。還有局部應用藥物(糖皮質激素、幹擾素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附屬器疾病、角膜組織變性(單純皰疹或帶狀皰疹性角膜炎、角膜暴露)和消耗性全身疾病(AIDS、糖尿病)等。
2.炎症局部的鞏膜或表層鞏膜血管的免疫損害引起鞏膜炎。有些細菌如假單胞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產生的免疫複合物沉積可引起血管壁的免疫反應,出現鞏膜微小血管炎症,發生自身免疫性鞏膜炎,繼之出現全身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