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性垂直偏斜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國內外文獻有關本病的發病原因報道甚少,至今仍未得到EMG、EOG、ENG及其他方麵的檢查所證實。因為DVD的斜視角不穩定,經常有變化,故可排除肌肉組織結構異常,由於與Sherrington和Hering法則相違背,可以否定為神經支配異常所致,所以本病的真正原因至今尚不明了。
二、發病機製
1982年有人提出為上斜肌的神經-肌肉終板處某種神經體液傳導不暢所致,也有人認為其根本原因在大腦中樞感覺的分離而引起。Bielschowsky認為垂直偏斜是由兩個垂直分開中心交替或間歇興奮所引起。注視眼由於上轉和下轉的神經衝動相互中和,故維持其位置不變,而非注視眼向上偏移。不過,被遮眼移到中線以下則很少見,故臨床上存在的所謂垂直分開中心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僅是假設。國內有人報道4例DVD患者,發現2例雙眼外直肌起點均偏下方,由後下方向前上行進,且附著點距角膜緣約5.5mm。故認為外直肌解剖異常可能是導致DVD的一種原因。另有人認為主要是雙眼上直肌較強或下直肌較弱,同時內外直肌也可有程度不等的強弱改變,因此除向上偏斜外,還伴有內斜或外斜視。患者還可以合並下直肌發育不全及止端位置異常,這隻能解釋眼球上斜情況,對隱性眼球震顫和眼球震顫樣下轉運動無法解釋。總之,其確切發病機製尚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