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1.本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極少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二、發病機製:
1.本病由於鳥氨酸酮酸轉氨基酶(ornithine ketoacid transaminase,OKT)基因的變異和缺乏,導致體內高鳥氨酸血症。鳥氨酸(ornithine)在脈絡膜內累積,影響其代謝而致病。研究證實患者血漿、房水和尿內鳥氨酸測定均比正常人增高,OKT功能不足,其活力低於正常。Smell和Takki首先報道9例本病患者的血漿、尿、腦脊液和房水內的鳥氨酸測定均比正常對照組增高10~20倍,因而提出本病與高鳥氨酸血症(hyperornithinemia)有關。鳥氨酸代謝通路是參加3個酶代謝反應。0KT是催化鳥氨酸代謝的重要酶,由於OKT的缺陷可造成鳥氨酸的積累,穀氨酸和脯氨酸的生成減少,酶的缺陷進而造成了眼底病變。Kaiser-Kupfer通過培養液裏轉化淋巴母細胞中OKT量的測定,證實脈絡膜回旋形萎縮患者的淋巴母細胞中沒有OKT的活性。由於鳥氨酸過多可造成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損害,很可能是此病的病因。
2.Kaiser-Kupfer以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細胞使其轉化,轉化的淋巴細胞鳥氨酸氨基轉化酶(ornithine aminotransferase,OAT)活性增加15倍,以此方法測定酶活性比較容易可靠。比較患者與正常對照組轉化淋巴細胞OAT活性表現出明顯的差異。OAT活性的缺乏也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說明OKT和OAT缺乏不能將鳥氨酸催化成穀氨酸,從而造成高鳥氨酸血症。鳥氨酸在血液中濃度增高,可直接或間接對肌細胞、纖維細胞以及RPE細胞的產生毒性作用。
3.本病女性攜帶者(雜合子)血漿內鳥氨酸濃度正常,但作鳥氨酸負荷試驗即口服鳥氨酸後血漿內有明顯的鳥氨酸滯留,測定OKT的活力,發現其介於正常人與患者之間。眼部病變的程度與血漿鳥氨酸濃度之間並不存在平行關係。本病少數患者血中鳥氨酸含量正常。Fell等報道有高鳥氨酸血症患者並無本病表現,ERG也正常,但有嚴重的神經係統障礙和精神運動遲緩。對視網膜的鳥氨酸-脯氨酸代謝研究發現人眼之虹膜、睫狀體、視網膜、脈絡膜的OKT活性高。而此酶活性組織分布與視網膜脈絡膜萎縮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