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運動性鼻炎病因
鼻粘膜含有大量腺體、豐富的血管床和來源諸多的神經支配,構成一精細、敏感和活躍的終末器官,行使其呼吸道門戶的各種生理功能。它依靠神經—血管、神經—內分泌等活動,維持著鼻腔與內外環境的平衡。這種平衡表麵依賴於來自下丘腦的兩條徑路:一是通過腦下垂體借助於內分泌鏈對鼻粘膜功能實施體液調節,一是通過自主神經係統直接實施於神經調節。上述徑路之一若發生功能改變,即可引起鼻粘膜血管、腺體功能失調、反應性增強,這就是血管運動性鼻炎發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
1、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興奮時,其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和神經肽y,通過在血管壁上的相應受體以維持鼻粘膜血管張力。刺激副交感神經時,其末梢釋放乙酰膽堿,通過在血管壁和腺體上的M受體以引起血管擴張和腺體分泌。晚近研究又發現,在鼻粘膜副交感神經中存有血管活性腸肽(VIP)免疫反應陽性纖維。刺激翼管神經(主含副交感神經)時,該VIP免疫反應陽性纖維釋放VIP,後者可引起血管擴張,而且這種血管擴張不能被阿托品阻斷。Uddman(1987)認為,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腺體分泌是乙酰膽堿所致,而血管擴張則源於非膽堿樣血管擴張因子——VIP。
反複的交感性刺激(過勞、煩躁、焦慮、精神緊張等),可消耗過多的神經遞質合成酶和已合成並貯備在神經末梢的遞質,使α1和β受體的數目相應減少,可引起交感性張力減低。某些抗高血壓藥、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及抗抑鬱藥均為交感性阻滯劑,反複應用也可造成交感性張力降低。在交感性張力降低時,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可引起血管擴張、腺體分泌旺盛,而產生血管運動性鼻炎的臨床症狀。早在1943年Fowler就發現頸交感神經節切除術可使患者發生血管運動性鼻炎。摘除頸上交感神經節後可導致動物鼻粘膜血管擴張、粘膜下水腫、腺體增生,並發現腺體周圍有活性增高的膽堿酯酶。這些改變與血管運動性鼻炎患者粘膜組織病理所見完全相同。
2、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也可引起鼻粘膜反應性改變。甲狀腺功能低下可引起自主神經交感性張力降低。此類患者常以鼻塞為主要症狀。雌激素水平變化也可引起鼻部症狀。許多臨床資料證明一些女患者在經前期或妊娠期有明顯鼻部症狀,例如鼻塞、多發性噴嚏、清涕。動物實驗證實,提高體內雌二醇水平可使動物鼻粘膜反應性明顯增強,可見鼻粘膜上皮增厚、組織水腫、小血管擴張,腺體增生等。雌二醇的這種作用機製尚不清楚。不過已發現體內雌二醇水平增高時,可使鼻粘膜組織中膽堿能M-受體增加、α1-腎上腺素能受體減少。雌二醇還能增強肥大細胞非免疫性組織胺釋放作用。
3、組織胺等炎性介
質的非免疫性釋放 引起組織胺等介質非免疫性釋放的因素有多種,如化學性(麻醉藥、水楊酸製劑)、物理性(驟變的溫度、濕度、氣候、塵埃)、神經性(情緒變化)等。組織胺非免疫性釋放的具體機製尚不清楚,但不管準確機製如何,均受細胞內cAMP水平調節。隻要能引起細胞內cAMP水平下降,就可使肥大細胞釋放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