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猴痘病毒最早(1958)從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個實驗室的猴子體內分離出,當時被稱為哥本哈根猴痘病毒;其後,發現非洲的其他動物,例如鬆鼠、大鼠、小鼠、兔類、豪豬和穿山甲等也可能是這種病毒的宿主。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猴及人類的猴痘病毒感染與天花在臨床症狀和組織病理上難區別。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有共同抗原,兩者之間有很強的血清交叉反應和交叉免疫,故猴痘流行的時候可采用接種牛痘預防。猴痘病毒呈長方形,大小為200nm×250nm,可在非洲綠猴腎細胞中培養生長,導致細胞病變。在雞胚成纖維細胞單層培養中能產生空斑。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產生類似天花病毒引起的細小痘皰病變。兔接種猴痘病毒僅產生皮膚病變及角膜炎,而小鼠腦內接種猴痘病毒可產生腦炎。
二、發病機製
人類感染猴痘,主要通過被已感染的動物咬傷,或直接接觸被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猴痘病損而受染;通常由動物傳給人,偶也可以發生人到人的猴痘傳播。一般認為,是在直接的、長時間麵對麵的接觸中,通過含毒的大量呼吸飛沫而傳播。另外,猴痘還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病毒汙染的物品,如衣服和被褥傳播。不過,猴痘的傳染性遠遠小於天花,故人間傳播並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