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常見病原為溶組織內阿米巴,一種單細胞原蟲,侵入人體組織並使其溶解和破壞,此為人體唯一的致病性阿米巴,皮膚阿米巴病可由下列途徑引起:自腸道阿米巴病和肝阿米巴膿腫轉移而來者。經由皮膚損害或其他皮膚性損害,接觸阿米巴包囊而引起者。
成熟而具感染性的4核包囊隨汙染的水或食物被人吞食後,在消化液作用下於小腸下端蟲體脫囊而出,並分裂成4個小滋養體。寄生抵抗力的降低、腸道的細菌感染以及局部損傷等因素均可促使小滋養體侵襲組織,吞噬紅細胞,並轉變為大滋養體而致病。局部腸粘膜壞死、潰破,形成潰瘍。其中的大滋養體隨血液、粘液落入腸腔,再隨糞便排出體外而死亡;亦可在腸腔內轉變為小滋養體。小滋養體積縮小而變成球形,即包囊前期。包囊前期為包囊的過渡型,然後分泌囊壁而形成包囊,並隨糞便排出體外。
阿米巴過敏性皮膚發疹表現為非特異性皮膚損害,如濕疹樣、癢疹樣、蕁麻疹樣、皮膚瘙癢、痤瘡或酒渣樣或黏膜黑變病等,此種損害中查不到阿米巴原蟲。
二、發病機製
病原蟲不能侵及完整的皮膚,必須由擦傷、裂口、切傷和外科創口進入,才能引起皮膚損害,人體通過飲食,吃下被阿米巴包囊汙染的食物或水在結腸內形成病灶,並產生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可由擦傷的肛門或外陰直接蔓延也可通過內褲毛巾、浴具等生活用品傳播。一旦侵入後,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作用的病原蟲就能使宿主組織產生廣泛性溶解性壞死而成膿腫或潰瘍。
病理改變:表皮破潰,潰瘍邊緣表皮增生,棘層肥厚,有淋巴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細胞浸潤,在壞死組織中常可見到聚集成群的溶組織阿米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