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疾病病因
本病是由蒼白螺旋體即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梅毒螺旋體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微生物,含有很多抗原物質。電鏡下梅毒螺旋體的最外層為外膜,外膜內是胞漿膜,兩者之間是鞭毛。
梅毒螺旋體從完整的粘膜和擦傷的皮膚進入人體後,經數小時侵入附近淋巴結,2-3日經血液循環播散全身。
梅毒侵入人體後,經過2-3周潛伏期(稱第一潛伏期),即發生皮膚損害(典型損害為硬下疳)這是一期梅毒。發生皮膚損害後,機體產生抗體,從兔實驗性梅毒的研究證明,梅毒初期的組織學特征是單核細胞侵潤,在感染的第6天,即有淋巴細胞浸潤,13天達高峰,隨之巨噬細胞出現,病灶中浸潤的淋巴細胞以T細胞為主,此時,梅毒螺旋體見於硬下疳中的上皮細胞間隙中,以及位於上皮細胞的內陷或吞噬體內,或成纖維細胞、漿細胞、小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之間及淋巴管和局部淋巴結中。由於免疫的作用,使梅毒螺旋體迅速地從病灶中消除,在感染的第24天後,免疫熒光檢測未發現梅毒螺旋體的存在。螺旋體大部分被殺死,硬下疳自然消失,進入無症狀的潛伏期,此即一期潛伏梅毒。潛伏梅毒過去主要用血清試驗來檢測,現在應用基因診斷能快速、準確的檢測出來。
未被殺滅的螺旋體仍在機體內繁殖,大約經6-8周,大量螺旋體進入血液循環,向全身播散。引起二期早發梅毒,皮膚粘膜、骨骼、眼等器官及神經係統受損。二期梅毒的螺旋體在許多組織中可以見到,如皮疹內、淋巴結、眼球的房水和腦脊液中,隨著機體免疫應答反應的建立,產生大量的抗體,螺旋體又絕大部分被殺死,二期早發梅毒也自然消失,再進入潛伏狀態,此時稱為二期潛伏梅毒。這時臨床雖無症狀,但殘存的螺旋體可有機會再繁殖,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螺旋體再次進入血液循環,發生二期複發梅毒。在抗生素問世之前,可以經曆一次或多次全身或局部的皮膚粘膜複發,且90%的複發是在發病後第一年中。以後隨著機體免疫的消長,病情活動與潛伏交替。當機體免疫力增強時,則使螺旋體變為顆粒形或球形。當免疫力下降時,螺旋體又侵犯體內一些部位而複發,如此不斷反複,2年後約有30%-40%病人進入晚期梅毒。
在晚期梅毒中,出現典型的樹膠樣腫,如無任何症狀,胸部,心血管透視檢查和腦脊液檢查陰性,而僅有梅毒血清試驗陽性,此時PCR檢測也呈陽性,則稱為晚期潛伏梅毒。晚期梅毒常常侵犯皮膚粘膜、骨骼、心血管、神經係統。也有部分病人梅毒血清滴度下降,最後轉陰,PCR檢測陰性,而自然痊愈。
以上所述是未經過任何治療的典型變化,但是由於免疫差異與治療的影響,臨床表現差異較大,有的病人可以終身潛伏,有的僅有一期表現而無二期症狀,或僅有三期梅毒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