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複孔絛蟲屬囊宮科、複孔屬。成蟲長10~50cm,頭節有吸盤4個,頂突上有頂突上有4環約60個小鉤。頸部細短,頸近端幼節較小,短而寬,遠端漸大似方形,成節和孕節為長方形。節片雙側均有生殖孔,孕節充滿貯卵囊,各貯蟲卵2~40個。孕節單獨或數節相連從鏈體脫落,隨糞便排出,崩裂後蟲卵散出。蟲卵直徑35~50μm,圓形,卵殼兩層均薄,內含六鉤蚴。蟲卵被中間宿主蚤類幼蟲吞食,在中間宿主中發育為似囊尾蚴。終宿主犬、貓等動物或人誤食病蚤而被感染,病蚤內的似囊尾蚴進入到終宿主的小腸內,經過2~3周發育成成蟲。
人體感染常因與貓、犬接觸時誤食病蚤引起。兒童、青少年因與貓、犬接觸較多,故容易染病,是該病的主要發病人群。
二、發病機製
本蟲的致病作用是蟲體對宿主腸壁黏膜產生機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素產生的毒性刺激,引起腸粘膜炎。
三、病理生理
成蟲在機體產生的機械性刺激及毒性刺激,可以引起腸粘膜組織壞死、潰瘍、細胞溶解以及淋巴細胞與中性粒細胞浸潤。似囊尾蚴在腸絨毛處引起腸絨毛腫脹和變性或結締組織和上皮細胞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