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型頸椎病鑒別
頸型頸椎病易和多種病患相混淆,應引起重視,現分述於後。
1.頸部扭傷
(1)概述:
頸部扭傷,俗稱落枕,係頸部肌肉扭傷所致,因其發病與頸型頸椎病相似,多於晨起時發病,因此兩者易被混淆,甚至個別醫師不恰當地將兩者視為同一種疾患。頸部扭傷的病因多是由於睡眠時頸部體位不良,以致局部肌肉被扭傷之故,完全不同於因椎間盤退變而引起的頸型頸椎病。因此,在治療上,對頸型頸椎病患者以牽引療法為主,而對頸部扭傷患者,牽引不僅無效,且反而可加重病情。為此,兩者應加以鑒別。
(2)鑒別要點:
主要依據以下四點:
①壓痛點:
頸型頸椎病患者的壓痛點多見於棘突及兩側椎旁處,程度多較輕,用手壓之患者可忍受,且疼痛範圍與受累的神經根分布區一致。而落枕者的壓痛點則見於肌肉損傷局部,以兩側肩胛內上方處為多見,急性期疼痛劇烈,壓之常無法忍受。
②肌肉痙攣:
頸型頸椎病患者一般不伴有頸部肌肉痙攣,而在頸部扭傷者則可觸及伴有明顯壓痛的條索狀肌束。
③對牽引試驗的反應:
檢查者用雙手稍許用力將患者頭頸部向上牽引起時,頸型頸椎病患者有症狀消失或緩解感,而頸部扭傷者則疼痛加劇。
④對封閉療法的反應:
用1%普魯卡因5ml做痛點封閉,頸型頸椎病患者多無顯效,而頸部扭傷者則症狀立即消失或明顯緩解。
2.肩關節周圍炎
(1)概述:
肩關節周圍炎又名“冰凍肩”,因其多在50歲前後發病,故又稱之為“五十肩”。其好發年齡與頸椎病相似,且多伴有頸部受牽症狀,兩者易混淆。但因二者的治療方法明顯有別,故應加以鑒別。
(2)與頸型頸椎病的鑒別要點:
①疼痛點:
頸型頸椎病所引起的疼痛多以棘突及椎旁處為中心;而肩關節周圍炎患者的疼痛則多局限於肩關節及其周圍處。
②肩關節活動範圍:
頸型頸椎病一般不影響肩部活動;而肩關節周圍炎患者的肩關節活動範圍均明顯受限,尤以外展時為甚,呈“凍結”狀。
③對針灸療法的反應:
對肩關節周圍炎患者針刺肩三針穴或條口透承山穴多可立即獲得療效(肩部酸痛減輕及活動範圍增加),而對頸型頸椎病患者則針阿是穴有效。
④影像學檢查:
頸型頸椎病患者的X線平片可顯示頸椎的生理曲度消失,在動力性側位片上可有梯形變;而肩關節周圍炎患者一般無此現象。必要時可參考MRI檢查結果。
除以上四項鑒別要點外,尚可參考對封閉療法及肩部推拿療法的反應等,在肩關節周圍炎時,此類療法均有顯效。此外,本病尚應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鑒別。
3.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
(1)概述:
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為一種慢性疾患,多與風寒、潮濕等有關,除頸肩部外,全身各處均可發生,且除頸肩部外,腰骶部亦多見。位於頸肩部的肌纖維組織炎需與頸型頸椎病鑒別。
(2)鑒別要點:
①全身表現:
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患者具有風濕病的一般特征,如全身關節、肌肉酸痛(可有遊走性),咽部紅腫(扁桃體多伴有炎症),紅細胞沉降率增快,類風濕因子陽性和抗鏈球菌溶血素O測定多在500U以上。
②局部症狀特點:
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患者的局部症狀多以酸痛感為主,範圍較廣,畏風寒,多無固定壓痛,叩之有舒適感。
③其他:
尚可根據患者的發病情況、誘發因素、病史、既往對抗風濕藥物治療的反應及X線片所見等加以鑒別。
4.其他疾患
凡是可引起頸部疼痛和不適感的疾患均應進行除外診斷,尤其是脊柱本身的各種先天性畸形、炎症(以結核為多)等。因此,對所有主訴頸部症狀者,應按常規拍攝正側位X線片,首先除外各種可在X線片上顯示的器質性疾患,尤其是對擬行手法推拿治療者,以防意外。之後再酌情決定需否做MRI或CT檢查,以求更進一步地了解與掌握病情,最後作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