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丁型病毒性肝炎鑒別
兒童期引起肝損害的病因很多,可以是感染性疾病所致,也可因非感染性病因及遺傳代謝性疾病所致,關鍵在檢測到乙肝病毒或其他抗原存在的依據。
1.巨細胞病毒性肝炎
是嬰兒肝炎綜合征中最常見的病原,可急性起病,黃疸、肝大、肝功能損害及遷延不愈等。CMV感染單表現為肝損害時,臨床上與乙型肝炎較難鑒別,但CMV肝炎肝髒腫大較乙型肝炎明顯,多伴有脾髒腫大。當脾髒腫大甚至超過肝髒時,多為非乙型肝炎。本病血清CMV DNA陽性或抗CMV IgM陽性。
2.中毒性肝炎和肝膿腫
細菌性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肝炎和肝膿腫臨床以感染中毒症狀為主,如高熱、中毒麵容,出現毒血症或敗血症的症狀,外周血白細胞計數>20×109/L,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血培養易培養到病原菌。
3.川崎病肝損害
雖可出現黃疸,且黃疸也可很深,肝髒腫大,肝功能損害及胃腸道反應,難與急性乙肝重症早期相鑒別。本病通常發熱持續不退,伴球結合膜充血,口唇潮紅,草莓舌,咽部充血,手足硬性水腫,掌趾有紅斑,指趾甲周有膜樣脫屑,頸淺淋巴結腫大等臨床特征。雖可血清白蛋白低下,但常有血小板增加。
4.肝病型-肝豆狀核變性病
此型主要以肝損害為主,表現肝脾腫大,肝區壓痛,胃腸道反應可惡心、嘔吐,黃疸日益加深,可有出血傾向,可呈亞急性重症肝炎,嚴重者導致肝功能衰竭。兒科臨床凡嚴重肝損害需常規檢測血清銅藍蛋白,本病含量明顯低於200mg/L,一旦低下,再檢測血清銅氧化酶活性,同樣顯示低下。24h尿銅,患兒可高達100~1000µg。患兒眼角膜周邊有銅顆粒沉積,呈環狀,稱K-F環,在眼科裂隙燈下觀察到此環即可確診。
5.膽總管梗阻
兒童期的常見病因為膽總管狹窄和膽總管積石。多見於幼兒至學齡前兒童,曾遇1例患兒因黃疸、肝功能損害擬診病毒性肝炎住院。未查出病原體,因黃疸消退、肝功能恢複出院。又因發熱、腹痛、黃疸,肝髒輕度腫大而再度入院。黃疸較深,伴發熱,隨著感染控製黃疸消退較快。經B型超聲檢查發現膽囊腫大和肝外膽管梗阻。此外99Tc核素掃描,顯示核素滯留和梗阻存在,經剖腹探查證實而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