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完整的HDV顆粒呈球形,直徑35~37nm,內含HDV RNA及HDAg,其外殼為HBsAg。HDV RNA是HDV的基因組,由1679~1683個核苷酸組成,呈單鏈、環狀,並可折疊成不分支的杆狀結構。HDV-RNA有9個編碼區(ORF),ORF5可編碼HDAg。HDAg是一種核蛋白,能使機體誘生抗-HDIgM及抗-HDIgG。抗-HDIgM出現較早,一般在急性HDV感染的早期即呈陽性,恢複期逐漸消失,抗-HDIgM持續高滴度提示病情慢性化。抗-HDIgG出現較晚,多在發病後3~8周出現可保持多年低滴度陽性,病情活動時抗-HDIgG升高。現症感染常表現為抗-HDIgM陽性,既往感染則抗-HDIgM陰性,而抗-HDIgG陽性。抗-HD不是中和抗體,陽性時仍可有傳染性。
HDV感染可明顯抑製HBV DNA的合成。血清學檢測證明,HDAg出現與血清中HBV DNA減少一致,當HDAg表達增加時,HBV DNA減少。在HDAg表達處於高峰時,HBV DNA常已消失,但隨著HDAg陰性和抗-HD的出現,HBV DNA又恢複至原來水平。既往認為HDV的裝配依賴於HBsAg的合成,它的複製與表達也需要HBV或其他嗜肝病毒的協助。體外轉染試驗證明HDV-RNA的複製和HDAg的表達並不需要嗜肝病毒的幫助,HDV本身可以獨立完成,但在形成完整的HDV時,必須由嗜肝病毒為其提供外殼才能完成。
二、發病機製
丁型肝炎的發病機製目前尚未澄清,很可能既有HDV的直接致病作用,也有宿主免疫反應介導。
HDV可能類似HBV同樣的機製,借助外殼含HBsAg的Pre-S1蛋白和Pre-S2蛋白存在的肝細胞受體,感染肝細胞。從免疫病理發現HDAg陽性肝細胞多數有不同程度的病變;原位雜交顯示,肝細胞內HDV RNA分布於肝細胞病變較明顯的區域;有人用HDAg重組質粒轉染肝母細胞瘤HepG細胞株進行培養,短期內即見大量HDAg表達,繼而被轉染的細胞株發生壞死。這些實驗檢測結果表示HDV有很強的直接細胞毒作用。又從臨床資料顯示,HDV與HBV重疊感染時也有無明顯肝髒病變的無症狀攜帶者;肝髒病理HDV感染的肝組織,彙管區可見炎症細胞,肝實質內淋巴細胞浸潤及淋巴細胞偽足伸入肝細胞現象,HDAg可能是免疫反應攻擊的靶抗原。這些又提示與免疫反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