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晶狀體移位:在正常情況下晶狀體(lens)由晶狀體懸韌帶懸掛於睫狀體上,其中心與視軸幾乎一致。由於先天性、外傷或病變等原因使晶狀體懸韌帶部分或全部缺損或離斷,引起對晶狀體的懸掛力不平衡或喪失可導致晶狀體離開正常的生理位置稱為晶狀體異位(ectopia lentis)根據懸韌帶缺損或離斷的程度(部分或完全)晶狀體異位分為不全脫位(subluxation)和全脫位(luxation/dislocation);根據病因晶狀體異位分為先天性、自發性和外傷性。
2.晶狀體膨脹增大:個別病人在白內障發展過程中,因晶狀體吸收過多的水分而膨脹,使晶狀體體積增大,阻礙房水暢通,導致限內壓升高,病人可出現眼部劇烈的疼痛,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醫學上稱之為晶狀體膨脹期繼發性青光眼。
晶狀體膨脹所致青光眼:即腫脹期白內障所致青光眼(glaucoma associated with intumescent cataract)是指老年性白內障的膨脹期或晶狀體外傷後混濁腫脹時發生的青光眼。
3.晶狀體皺縮:與眼前節疾病有關的並發性白內障,病變進展緩慢,如局部炎症得以控製,混濁可長期穩定而不發展。隨病程進展,混濁程度和範圍不斷加重和擴大,最終累及整個晶狀體。在進展過程中,晶狀體內或囊膜可出現結晶狀物質或鈣質沉著,晚期則可出現晶狀體皺縮,甚至鈣化。
並發性白內障是由於眼部其它疾病如葡萄膜炎、青光眼、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色素變性、眼內腫瘤和高度近視等影響晶體的營養和代謝而引起的晶體混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