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
1. Ⅱ型超敏反應:也稱為細胞型或細胞毒型超敏反應,通常是由血型不符的輸血、新生兒溶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疾病引起的。輸血時,供血者紅細胞表麵的血型抗原與受者血清中的天然抗體結合後激活補體溶解紅細胞,引起溶血反應。反複輸血可誘導機體產生抗血小板或抗白細胞抗體,引起非溶血性輸血反應。
2. Ⅲ型超敏反應:也稱為免疫複合物型超敏反應,通常是由Ⅲ型變態反應引起的循環免疫複合物沉積並激活補體而引起的。典型的疾病是血清病,患者通常在注射部位出現紅斑、水腫、關節痛等症狀,並伴有發熱、蕁麻疹等全身症狀。
3. Ⅳ型超敏反應:也稱為遲發性變態反應,通常是由結核病、梅毒、器官移植等引起的。患者通常在接觸抗原後48-72小時內出現症狀,表現為局部紅腫、硬結、潰瘍等炎症反應,以及發熱、乏力、頭痛等全身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超敏反應有不同的發病機製和臨床表現,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鑒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