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近年來艾滋病的蔓延,過去常用的被動轉移試驗現已很少在臨床上使用,目前體外特異性試驗主要采用血清學或細胞學免疫方法進行檢測,其最大優點是安全,但多數體外的免疫學檢測需要特殊的精密設備,操作亦較複雜,敏感性也不如體內試驗,故目前體外特異性試驗主要用於臨床科研,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血清學試驗 血清免疫球蛋白G主要測定病人血清中針對致敏花粉的特異性IgG等抗體。常用檢查方法有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RAST)、放射免疫吸附試驗(RIST)、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和點免疫結合試驗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E主要測定病人血清中針對致敏花粉的特異性IgE等抗體。常用檢查方法有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RAST)、放射免疫吸附試驗(RIST)、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和點免疫結合試驗等。
2.細胞免疫學檢查 主要檢測手段是檢測針對致敏花粉的特異性T淋巴細胞、嗜堿粒細胞脫顆粒試驗(basophillc degranulation test)等。
根據花粉變應性哮喘的臨床特征,結合當地的大氣中致敏花粉飄散的時間,診斷並不困難,但要明確致敏花粉的種類則需要借助試驗室的特異性檢查。特異性檢查包括體內試驗和體外試驗兩大類,兩者各有利弊。通常體內試驗敏感性高、操作方便、簡單易行,但易受患者用藥的影響和可能引起過敏反應。體外試驗敏感性稍差、操作複雜費時且需要特殊設備,但由於是體外試驗,故絕對安全。目前國內臨床上以體內試驗應用較為廣泛,而體外試驗多用於進行臨床科研。
1.皮膚點刺試驗 特異性皮膚試驗是英國醫生Blackley於1867年首先應用於花粉症的診斷的,其在臨床使用有130餘年的曆史,仍是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特異性檢測方法。通常將花粉變應原浸液以1∶1000(w/v)的濃度進行稀釋後進行皮膚點刺試驗(Prick test)或皮內試驗(Intradermal test)。皮膚點刺試驗的具體方法是將稀釋的花粉浸液滴於皮膚上,然後用點刺針刺入附有花粉浸液的皮膚上,將表麵輕輕挑破即可。皮內方法是借助1ml注射器用4號針頭將稀釋的花粉浸液0.01~0.02ml注入皮內即可。2種方法均在試驗後15~20min根據紅潤反應和皮丘大小來判斷結果。目前國外以皮膚點刺試驗應用較為普遍,國內目前則以皮內試驗法為主。兩種方法均方便易行,既適合於臨床上確定花粉過敏性哮喘病人對花粉過敏的種類,也適合於該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目前臨床上多根據季節將花粉進行分組,采用多價花粉浸液來進行皮膚試驗,如早春花粉、晚春花粉、夏季花粉和秋季花粉,每季花粉由3~5種同季的主要致敏花粉組成,但這種根據季節分組的花粉往往難以具體確定致敏花粉的種類,故準確性較差,有時可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如果遇到上述可疑情況時可采用單一花粉浸液進行皮膚試驗以明確診斷。
2.支氣管激發試驗(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 這是一種模擬花粉變應性哮喘發作的試驗方法,所得結果較為可靠,當特異性皮膚試驗的結果難以判定時,該試驗方法可以取得較為可靠的結果,通常根據病人吸入花粉變應原浸液的濃度或數量後的肺通氣指標的變化來判斷結果。該方法可信性強、重複性好,可準確反映氣道對某種花粉的反應性和敏感性。該方法的缺點是如果吸入花粉浸液的濃度過高或劑量過大可能誘發哮喘發作。
3.鼻黏膜激發試驗(nasal mucous provocative test) 由於鼻黏膜與支氣管黏膜同屬呼吸道黏膜上皮,該試驗的結果通常也可較準確地反映支氣管的對花粉的敏感程度。與支氣管激發試驗相比,既安全又簡便,為臨床常用的試驗方法之一。具體方法是將浸有花粉浸液原液的標準大小濾紙放於一側鼻黏膜上,也可采用定量噴霧器噴入一側鼻腔內定量的花粉浸液,另一側鼻腔作為空白對照。在15min左右觀察結果,病人出現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鼻黏膜蒼白、水腫等症狀體征時判定為陽性結果,並可根據噴嚏的多少、清涕的數量、鼻通氣程度、有無喘息症狀或全身症狀判定陽性結果程度,通常局部反應可分為 , , ,伴哮喘症狀或全身反應時可判為 。如果15min無反應,還應在4~7h觀察有無遲發性反應,如果仍無反應即可判定為陰性結果。為了避免判斷錯誤,通常應先進行空白對照試驗,如果10min沒有反應,則可在另一側鼻腔進行花粉激發試驗,如果空白對照試驗陽性,可以改用其他試驗方法。
4.眼結膜激發試驗(conjunctival test) 將花粉浸液稀釋後滴在眼結膜上,觀察有無眼癢,流淚和充血等陽性表現。眼結膜激發試驗結果可信度雖然比鼻黏膜激發試驗稍差,但比特異性皮試可靠的多。眼結膜試驗的優點是安全性較大,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時可通過衝洗將變應原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