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並淋巴瘤檢查
1.轉肽酶(r-GT)
β2-MG及血沉(ESR)增高,均可作為參考指標,近幾年來,文獻報道血清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增高的程度可提示腫瘤負荷大小。
2.血沉檢查
多明顯下降,活動期增快,緩解期正常,常可做測定惡性淋巴瘤緩解期與活動期的方法。
3.外周血
早期患者血象多正常,繼發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腫瘤累及骨髓可發生貧血、血小板減少及出血。9%~16%的患者可出現白血病轉化,常見於彌漫型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濾泡型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及彌漫型大細胞淋巴瘤等。
4.生化檢查
可有血沉、血清乳酸脫氫酶、β2-微球蛋白及堿性磷酸酶升高,單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以上改變常可作為腫瘤負荷及病情檢測指標。
5.免疫學表型檢測
單克隆抗體免疫表型檢查可識別淋巴瘤細胞的細胞譜係及分化水平,用於診斷及分型常用的單克隆抗體標記物包括CD45(白細胞共同抗原)用於鑒定其白細胞來源;CD19,CD20,CD22,CD45RA,CD5,CD10,CD23,免疫球蛋白輕鏈κ及γ等用於鑒定B淋巴細胞表型;CD2、CD3、CD5、CD7、CD45RO、CD4,CD8等鑒定T淋巴細胞表型;CD30和CD56分別用於識別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及NK細胞淋巴瘤,CD34及TdT常見於淋巴母細胞淋巴瘤表型。
6.染色體檢查
9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存在非隨機性染色體核型異常,常見為染色體易位、部分缺失和擴增等。不同類型(entity)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有各自的細胞遺傳學特征。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發生於單一親本細胞的單克隆惡性增殖,瘤細胞的基因重排高度一致。IgH基因重排常作為B細胞淋巴瘤的基因標誌,TCR γ或β基因重排常作為T細胞淋巴瘤的基因標誌,陽性率均可達70%~80%。細胞遺傳學及基因標誌可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診斷、分型及腫瘤微小病變的檢測。
7.病理檢查
惡性淋巴瘤一般說來應由病理檢查證實,由於在顯微鏡下不但要觀察細胞的形態,而且需要觀察整個淋巴結的結構和間質細胞反應,所以最好取完整的淋巴結送檢,盡可能地不要取部分淋巴結。
同樣理由,針吸活檢雖然有時對診斷有些參考價值,但常常不能提供足夠的材料以作出全麵的診斷。另外,針吸易引起血腫。
在以下情況時應重視惡性淋巴瘤的可能,最好及早取淋巴結做病理檢查。
(1)無明確原因的進行性淋巴結腫大:
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動度方麵符合前述惡性淋巴瘤特點時。
(2)“
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經正規療程的抗結核或一般抗感染治療無效時。
(3)淋巴結腫
大及發熱雖有反複,但總的趨向為進展性。
(4)不明原因的長期低熱或周期性發熱應考慮惡性淋巴瘤的可能性:
特別是伴有皮癢、多汗,消瘦,以及發現表淺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雙側滑車上淋巴結腫大時。
取淋巴結活檢時應注意:①由於一般患者常有個別部位如腹股溝、頜下等處淋巴結炎症,因此選擇淋巴結時,應取增大比較快的、質地堅韌豐滿,符合惡性淋巴瘤特點的,部位以頸部、腋下及滑車上較好;②操作中應盡量避免擠壓;③取出後應盡快固定;④必要時可由不同部位采取幾個;⑤如取腹股溝淋巴結,應在淋巴X線造影之前,因造影劑對淋巴結可有影響;⑥1個淋巴區如有幾個淋巴結腫大,應選取較大的。但有時大的淋巴結常有中心壞死。
8.病理檢查
ML的診斷必須取活檢,經病理檢查確定其組織學性質及類型,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取表淺淋巴結活檢,要選擇腫大,而且有豐滿、質韌等ML特點的淋巴結,最好完整切除,以便觀察到淋巴結結構,除非不得已,才做部分淋巴結切除活檢;
(2)盡量選擇受炎症幹擾較小的部位的淋巴結活檢,如滑車上淋巴結、腋下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頦下淋巴結等,而頜下淋巴結腫大多與口腔炎症有關,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則與下肢感染有關,如足癬感染等。
(3)縱隔淋巴結腫大,特別是無淺表淋巴結腫大的病人,也要在全麵檢查後,用縱隔鏡,甚至不惜開胸取活檢。因為縱隔淋巴結腫大可為良性,也可為惡性。
(4)活檢術中注意勿擠壓組織,以免影響診斷結果。
(5)針吸穿刺或針吸活檢對診斷ML是不合適的,因取到的組織太少,既不能定性(或勉強可以定性),也多不能分型。
9.影像學檢查
包括X線檢查、CT、MRI、B超、胃腸造影、PET、腎盂造影、淋巴造影等,可根據病情選用;這些檢查可了解深部病變的侵犯程度及範圍,對臨床分期、製定治療計劃、判斷預後以及觀察臨床療效等,均能提供依據,是不可缺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