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損傷檢查
1.血液檢查示
白細胞計數增加、血細胞比容上升、血容量減少。
2.腹腔穿刺液檢查
肉眼見有腸內容物,鏡檢白細胞超過5×108/L,即可作出診斷。
3.腹腔灌洗液檢查
鏡檢白細胞超過5×108/L時提示有腸損傷性穿孔,紅細胞超過1×1010/L時則提示有內出血。澱粉酶超過128文氏單位或大於100蘇氏單位多提示有胰腺損傷。
4.X線檢查
立位或側臥位進行腹部X線透視或攝片,出現膈下遊離氣體或側腹部遊離氣體是診斷小腸閉合性損傷合並穿孔的最有力的依據,但陽性率僅為30%。在進行X線檢查時要排除腹部開放傷所致氣腹和醫源性氣腹因素。
5.腹腔穿刺
對疑為小腸破裂者可先行診斷性腹腔穿刺,腹腔穿刺術是腹部損傷和急腹症常用的輔助診斷或確診手段之一,對小腸破裂的確診率達70%~90%。穿刺部位隻要不損傷膽囊、膀胱、粘連在腹壁上的腸管,原則上可以選擇在腹部任何部位,一般常在下腹部的一側或兩側,也可根據受傷的機製選擇在上腹部兩側或平臍的兩側。穿刺時要選擇有足夠長度和口徑的注射針頭,針頭過細影響腹腔內容物的流出,過粗無疑將增加腹腔的損傷的機會,針頭的角度要鈍,針管要能提供一定的負壓。若抽出混濁、膿性液體和腸內容物,可考慮小腸破裂的可能,應進一步鏡檢明確診斷。
6.腹腔灌洗
為提高早期對腸穿孔、內出血的診斷率,在行腹腔穿刺置管後經導管注入250~500ml生理鹽水,適當變換體位並稍停片刻後將灌入腹腔的液體部分吸出,通過觀察其顏色、清濁度、氣味及化驗檢查分析判斷腹內情況。
7.超聲波檢查
超聲對人體沒有損害、設備簡單、費用低廉,可以反複在床旁進行,也可指導具體的穿刺部位行介入診斷,對腹部損傷的診斷有重要作用。有報道,B超所能發現的最少腹水量在200ml左右,可在腹腔的隱窩、凹陷或間隙表現出局部低回聲的液性暗區,其後伴聲影。腹腔內有氣體時可利用氣體在腹腔內有較大的移動度、比重輕和對超聲形成散射的特點發現在重力的反對側呈天幕狀、緊貼於腹壁且隨體位移動的氣體聲影。B超檢查顯示血腫部位之腸管壁增厚及液性暗區,周圍顯示強光團反射伴不穩定性聲影。
8.CT檢查
CT是利用人體對X線吸收,經計算機處理顯像進行診斷的,CT對早期發現腹腔遊離氣體的檢出率可達48%~70%。分辨率高於超聲,定位準確,可重複進行,利於排除實質性髒器損傷和內出血的診斷。CT檢查可以明確血腫的位置及大小。
9.選擇性動脈造影
選擇性動脈造影通過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顯影對疾病進行診斷。最適合對血管損傷,尤其是活動性大出血的診斷,應用血管造影對合並有腸係膜血管破裂的小腸損傷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