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兒肺不張檢查
1.血象 感染引起或並發感染者,可有感染性血象特點。
2.血氣分析 有低氧血症等。
3.其他 結核引起者,血沉增快,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等;血清和尿液中5-羥色胺增高,有助於支氣管類癌引起的肺不張診斷等。
4.X線檢查 X線胸片示均勻致密陰影,占據一側胸部或一葉或肺段,陰影無結構,肺紋理消失及肺葉體積縮小。在早期“淹肺”階段,胸片顯示葉間裂的延伸,可見節段或肺葉體積增大,胸膜線由正常的直線變成凸出;36h後,不張區萎陷,葉間裂凹入,最典型為右中葉肺不張,萎陷成為一致密帶,易誤診為胸膜增厚。一側肺不張為單側主支氣管完全阻塞引起、患側肺野呈均勻致密陰影,同時有胸廓萎陷,肋間隙狹窄,氣管、縱隔、心髒向患側移位,橫膈上升,對側肺有代償性肺氣腫。大葉性肺不張,由肺葉支氣管完全阻塞引起,肺葉體積縮小,呈致密均勻的陰影,葉間隙呈向心性移位。右肺上葉不張時,後前位胸片顯示右肺上葉密度增高,橫裂外側上移,上葉體積縮小呈折扇形。輕度收縮的上葉橫裂呈凹麵向下的弧形;明顯收縮的上葉可表現為位於縱隔旁尖端向肺門,基底位於肺尖的三角形致密陰影。中下葉肺紋理明顯上移而疏散,肺門上提,中下葉發生代償性肺氣腫,氣管可右移。左肺上葉因包括舌葉,故上部厚而下部薄。不張時,後前位片表現為左肺上中肺野中帶的模糊陰影,上部密度較高而下部較淡,且無清楚邊界,氣管左移。側位片見斜裂向前移位,下葉呈代償性肺氣腫,其背段可向上擴張達第2胸椎水平。右肺中葉肺不張時,後前位片顯示右肺門外下方有片狀模糊陰影,尖端向肺野,基底在肺門縮小的三角形,側位表現為自肺門向前下方傾斜的帶狀,或尖端向肺門的長三角形陰影。兩側肺下葉不張時,其X線表現相似,即於兩肺下野內側有尖端在上,基底在下的三角形致密陰影。肺門陰影下移,上中葉有代償性肺氣腫,肺紋理下移疏散。右肺下葉不張顯示較左側清楚,左肺下葉不張可因心影的重疊而顯示不清,在斜位或過度曝光條件的X線片上,常能見到。側位時下葉不張表現斜裂向後下方移位,下葉區域的透亮度減低。大葉性肺不張,常並發不同程度的繼發現象,如同側肋間隙狹窄。下葉萎陷時同側橫膈上升,上葉肺不張有肺門上移,而下葉肺不張時則下移(正常情況下左側肺門稍高於右側);縱隔與心髒輪廓向病例移位,嬰兒期縱隔結構具有彈性,尤為明顯。上葉肺不張在兒童及成人有氣管向病側移位,但嬰兒正常的氣管較長,向右彎曲,故若單獨見氣管移位,在嬰兒期診斷意義不大。病側的部分健康肺及對側肺呈現代償性肺氣腫,透亮度增強。常見對側肺通過縱隔上部疝出至患側。節段性肺不張後前位片一般呈楔形致密陰影,尖端向肺門,基底向外,肺段體積縮小。亞節段性肺不張為片狀,X線呈水平位條狀,位於橫膈穹隆上方,正側位均可見到。在哮喘發作時,出現很多節段性肺不張,呈彌漫性條狀陰影,易誤為肺炎,在1~2天哮喘被控製後,再攝片檢查即見消失。圓形盤狀肺不張不常見,為螺旋狀,X線呈圓形、卵圓形、角形或逗點形,多發生在肺基底部,繼發於胸膜積液或治療性氣胸,故常伴有胸膜肥厚,肋膈角變鈍,半側胸腔萎陷或胸膜鈣化,須與惡性腫瘤鑒別。透明膜疾病呈典型的網狀顆粒,為小氣道及空氣間隙的過度擴張,若呈均勻的不透亮區,表示肺不張區的擴大。
5.肺功能檢查 可見肺容量減少,肺順應性下降,通氣/血流比例異常以及程度輕重不等的動靜脈分流,低氧血症等。
6.CT掃描 胸部CT平掃見肺葉不張。
7.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可明確阻塞部位,可進行細胞學和組織學檢查,可進行細菌定量培養及藥敏分析,可進行局部用藥,具有診斷和治療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