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母細胞瘤檢查
一、檢查:
腰穿多提示壓力增高,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白細胞增多,少數病例特殊染色有時可發現脫落的腫瘤細胞。腰穿時病人顱內壓較高應注意防止腦疝的形成。
1.放射性核素檢查:
診斷陽性率較星形細胞瘤為高,病變局部顯示放射性濃區。頭顱 X 線平片僅顯示顱內壓增高,偶見鬆果體鈣化後的移位。腦血管造影見血管受壓移位,約半數顯示病理血管,病變處血管多粗細不均、扭曲不整,有的呈細小點狀或絲狀。
2.CT掃描:
呈邊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其中多有瘤內出血所致高密度表現但鈣化者較少,瘤內壞死及囊性變呈低密度影,而使其形態呈多形性,病灶周圍多數腦水腫較重,腫瘤與腦組織無明顯邊界。腦室常被壓迫變小,變形或封閉,中線結構常向對側移位。增強後95%的腫瘤呈不均勻強化,常表現為中央低密度的壞死或囊變區,周邊增生血管區不規則的環形、島形或螺旋形強化影。壞死區常位於腫瘤實質內,呈邊界不整齊的低密度區。
3.MRI檢查:
腫瘤在T1加權圖像上呈低信號,T2W像為高信號的邊界不清的腫瘤影,與鄰近腦組織不容易區分,占位效應十分明顯。腫瘤內若有較大的壞死區則呈更低信號,若有出血呈高信號。胼胝體常受累,中線結構如縱裂池可變形、變窄或移位。腫瘤在T2加權像呈混雜信號,以高信號為主,散在性分布低與等信號。注射 Gd-DTPA 後腫瘤十分顯著的對比增強使得腫瘤與鄰近結構有明確的分界,且好發在腦深部,是較為特征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