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合性脊髓損傷檢查
一、檢查
腰椎穿刺發現腦脊液內有血液或脫落的脊髓組織時,證明脊髓實質有損傷,至少蛛網膜下腔有出血。奎肯試驗有梗阻時,說明脊髓有受壓情況,二者都是早期手術適應證。
1.X線平片
通常應攝正位、側位和雙斜位片,但應防止為追求好的影像結果而過度搬動病人。宜先攝側位片。閱片時應觀察:
①脊柱的整體對線、排列;
②椎體骨折、脫位的類型;
③附件有無骨折;
④椎間隙有無狹窄或增寬(分別揭示椎間盤突出和前縱韌帶斷裂),有無棘突間隙增寬(提示棘間韌帶損傷)。其中前兩項意義最大,但有時受傷瞬間脫位嚴重,過後可恢複對線。過伸過屈位可觀察穩定性,但應慎用。
2.CT掃描
軸位CT可顯示椎管形態、有無骨折片突入。腰穿注入水溶性造影劑後再行CT,可清楚地顯示突出的椎間盤及脊髓受壓移位情況。當脊髓水腫增粗時,環形蛛網膜下腔可變窄或消失。
3.脊髓碘水造影
可顯示蛛網膜下腔有無梗阻、脊髓受壓程度和方向、神經根有無受累。
4.磁共振成像
是迄今惟一能觀察脊髓形態的手段、有助於了解脊髓受損的性質、程度、範圍,發現出血的部位及外傷性脊髓空洞,因而能夠幫助判斷預後。脊髓損傷早期病變區磁共振信號特點與病理類型及預後的關係如表1。表1顯示T2加權像上的信號在不同類型的損傷中有特征性改變。T1加權像往往僅表現為脊髓的增粗,有定位意義。明顯的不足之處是磁共振成像對骨質結構的改變觀察不清。
5.體感誘發電位
電刺激周圍神經時,在大腦皮質相應的感覺區可記錄到電位變化。脊髓損傷時可借此項檢查判斷脊髓功能和結構的完整性。受傷24h以後檢查,不能引出誘發電位,且經數周內連續檢查仍無恢複者,表明為完全性損傷;受傷後即能引出誘發電位,或者經過一段時間能夠引出異常電位波者,表明為不完全性損傷。缺點是本檢查僅反映感覺功能,無法評估運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