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餘尿測定:可用導尿法測定和超聲波測定。導尿法測定最為準確。令患者自己排尿後在無菌操作下插入導尿管,放出全部尿液即為殘餘尿。正常人殘餘尿應在10ml以下。早期梗阻殘餘尿少於60ml,後期可達300ml以上。超聲波測量殘餘尿的方法很多,因膀胱形態多變,用公式計算殘餘尿平均誤差在15%左右。常用公式是:殘餘尿=上下徑×左右徑×0.5。殘餘尿量與梗阻程度呈正比。殘餘尿量的多少有助於治療方法的選擇。
1.X線檢查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術,在電視觀察下進行連續攝片,可觀察到膀胱充盈狀態及排尿過程中膀胱收縮功能情況。或呈關閉狀態完全不能開放;或呈半關閉狀態不能完全開放;或是頸部提早關閉膀胱不能排空。攝取前後位、斜位照片可見膀胱頸部後唇抬高。做膀胱空氣碘化鈉雙重造影,可顯示膀胱頸如男性前列腺增生之改變。並可了解有無膀胱頸反流及程度。靜脈尿路造影,可了解腎功能及腎輸尿管積水情況。
2.膀胱鏡檢查 膀胱鏡檢查是確診膀胱頸梗阻的主要方法。通過插入膀胱鏡可直接了解膀胱頸受阻情況,同時觀察膀胱內病變,如膀胱內小梁、小柱及隱窩、假性憩窩、息肉;膀胱頸黏膜僵硬水腫,失去彈性;三角區充血水腫、後唇突出呈堤狀。若令患者作排尿動作,可觀察膀胱頸部運動減弱。同時膀胱鏡檢查可排除膀胱結石、腫瘤等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難。
3.尿動力學檢查 尿流率檢查是客觀評價排尿狀況最有用的指標。膀胱頸梗阻的患者,可見到膀胱內壓力明顯升高,尿流量減少及尿流曲線的改變。但是單獨靠尿流率診斷梗阻是不夠的。尿流率是由膀胱逼尿肌的力量和尿道阻力共同決定的。有統計指出,最大尿流率<10ml/s者,梗阻占88%,而>15ml/s者,68%無梗阻。因此,為了進一步明確梗阻與否,應測定排尿期逼尿肌壓力,應用排尿期壓力-尿流率測定的方法是較為準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