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X線、斷層攝影或MRI檢查均顯示典型的退行性變征象,並依據其退變所處的階段不同而呈現出相應的改變。
1.X線所見
(1)椎節不穩:屬病變早期,或同一病例病變較輕的椎節在動力性攝片時(側位)可顯示出鬆動與不穩征。一般是上一椎體的下緣在下一椎體的上緣前後滑動,並出現梯形變。側向鬆動與不穩則較少見,主要是由於腰椎的骨性結構特點及兩側肌群較強之故。
(2)椎間隙狹窄:由於椎間盤退變,早期即可顯示患節間隙變窄,並隨著脫水加劇,以及軟骨麵受累而使椎間隙的垂直高度明顯降低,甚至僅為正常椎間隙的1/3或1/4。
(3)椎節骨贅增生:在椎體邊緣可顯示出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骨質增生。
骨贅的實際大小較X線片所見略大,此主要是由於骨性組織外方多有一軟骨帽樣組織包繞(如果X線球管的投照距離過近,則出現相反結果)。小的骨贅,在攝片角度不當時,尤其是椎體後方近根管處的骨刺不易顯示。
(4)小關節骨質增生:除椎體邊緣骨刺外,小關節骨質增生亦較多見,因該處骨組織重疊密集而難以判定。因此,當懷疑該處有骨質增生,且伴有根性受壓症狀需定位選擇術式時,則需行斷層攝片或CT檢查。
(5)其他改變:除骨贅外,X線片上尚可發現鄰近椎節鬆動與不穩征,此乃由於相鄰椎節活動量增加之故。並應注意第5腰椎椎弓根有無退變性斷裂,其可伴發。同時,酌情測量椎管和(或)根管的矢狀徑以判定有無繼發性椎管狹窄症。
2.CT檢查 對下腰椎傷病的診斷意義較大,其陽性發現率明顯高於普通X線檢查,尤其是在對椎管及側隱窩形態與大小的判定上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三維椎管形態重建更有助於對椎管及根管狀態的判定,而且可作為手術選擇的依據之一。
3.MRI檢查 此項檢查主要用於對硬膜囊狀態的判定,因此凡具有脊髓、脊神經根症狀者,應常規予以檢查。